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10 15:00:00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各个地方一系列精准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大模型正式进入推理时代,通用人工智能(AG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然而,如何让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在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中实现稳定、高效的常态化作业,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安努智能、富临精工,在绵阳工厂完成了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智元远征A2-W机器人3小时不间断作业零失误,单班可搬运800余个周转箱,不仅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在长时间、高强度、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表现,更标志着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
行业需求激增,A2-W机器人应运而生
当前,制造业正面临招工难、用工贵、产线柔性化需求攀升的多重挑战。传统工业机器人虽能实现自动化生产,但受限于固定部署模式,适应性极差,难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需求。富临精工作为深耕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其车间自动化率虽已达80%以上,但仍有大量重复性、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依赖人工,如物料转运环节每天需搬运上千个料箱,工人长期弯腰作业易产生职业伤病。这种行业痛点,催生了对具备灵活性、自主性的通用机器人的迫切需求。智元机器人研发的A2-W通用具身机器人,在这一需求下应运而生。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A2-W采用轮式底盘设计,行走效率更高、电耗更低,更适合工厂平整地面环境;上半身配备可模拟人类手臂的关节活动,可灵活调整抓取角度与高度的双臂,其末端“爪子”能模拟人手动作,抓取前会先拉动箱子为另一手臂腾出空间,细节与人类作业逻辑高度一致。核心技术上,A2-W通过摄像头扫描二维码识别物料信息,确保抓取准确性;基于数据驱动和强化学习,它能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料箱,即便箱子摆放不整齐也能自主调整姿态完成抓取;在异常情况下,如路径被阻挡或物料位置偏移,它可自主纠错并持续运行,展现出强大的闭环控制能力。
在富临精工车间,A2-W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将400×300×120mm的灰色标准料箱从托盘搬运至集中超市料架,完全替代人工完成这一重复性劳动。它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当前节拍为40秒/箱,负载能力达15公斤,续航约6小时且支持热插拔换电,换电过程中任务不中断。后续还将持续迭代升级,将作业节拍优化至目标30秒/箱,与人工30-35秒/箱的效率逐步接近。人机协作时,A2-W具备动态避障功能,有人靠近会提醒“请让一下”,确保作业安全。富临精工邓主任评价道:“A2-W在抗干扰、纠错能力上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尤其在非标准化操作中展现出极强适应性,它能帮人类摆脱枯燥且伤身体的工作。”
A2-W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工业自动化的补充,更重新定义了工业场景中“机器换人”的逻辑——它并非简单替代人力,而是通过承担重复性劳动,让工人转向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更高价值的工作,推动工厂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为制造业柔性化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从实验室到车间:以技术创新攻坚应用难题
将通用具身机器人引入真实工业场景,面临的挑战远超实验室环境。首先是精度与一致性难题,在喷粉上下挂等场景中,机器人需将5毫米螺丝孔对准3毫米粗的挂钩,容错空间仅2毫米,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而阳极氧化上下料场景中,吊架因长期使用产生形变,每次操作环境都存在差异,进一步增加了任务难度。其次是泛化性瓶颈,工厂中料箱的尺寸、重量、摆放方式千差万别,机器人需快速适应新场景。此外,工业场景对设备可靠性与成本的要求严苛,需确保机器人在高强度作业中稳定运行,同时控制成本以实现商业化。
为突破这些难点,技术团队在多个层面采取了多种解决方案。数据层面,通过采集真实场景中的多模态数据,持续训练模型,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识别与适应能力。算法层面,算法迭代从160秒/箱优化至40秒/箱,主要依赖小模型加规则驱动的方式,逐步向端到端模型过渡。硬件层面,针对性优化机器人电关节设计,提升了负载能力和力控精度。这种“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的技术迭代逻辑,确保了A2-W能在真实工业环境中落地,不仅提升了A2-W的性能,也为未来的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技术落地需要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合力
通用具身机器人的产业化,绝非单一企业能独立完成。A2-W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智元机器人的技术创新,更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智元机器人负责本体研发和通用算法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安努智能作为系统集成商,负责现场部署、调试和后期维护;富临精工作为客户方,开放场景并参与共创,推动机器人技术落地。
在料箱转运场景中,三方共同优化机器人性能,解决了地图构建、视觉注册和末端执行器适配等问题。安努智能通过数据采集体系反哺上游,帮助智元改进机器人本体和算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还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A2-W在工业场景中的出色表现,让行业的长期前景更加清晰。富临精工邓主任预测,未来3年内机器人成本有望下降50%,从而加速商业化进程。场景拓展上,智元计划以物料搬运为起点,逐步覆盖分拣、组装等更多工业场景,通过数据积累提升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其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我们正处于工业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关键阶段,未来1-2年将加速本体与算法迭代,推动规模化应用。”
科技落地需耐心,携手共创智能美好未来
前沿技术的产业化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智元机器人、安努智能和富临精工的合作模式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为了替代人力,更是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机器人普及,工厂工人可转向更高技能岗位,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前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生活。
智元机器人完成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不仅向公众呈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稳定作业能力,也是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生态的逐步完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工厂中常见的“同事”,与人类协同作业,共同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柔性、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期待看到更多像A2-W这样的机器人在更多工业场景中落地,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探馆第一站】 抢先体验,让你的2019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之旅不盲目
无人机测绘爆款来袭!大疆行业应用携DJI L1和DJI P1闪耀2020 InterGEO
成熟期的无人机摄影测量,还面临哪些未解决痛点?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五阶段:人工智能与融合
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8日至21日举办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一阶段:国际合作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