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一阶段:国际合作与机遇

作者:R 发表时间:2019-08-21 20:19:00 转载自: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

 

王天然:尊敬的辛国斌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年是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第五年,昨天我们已经给它庆祝了五岁生日。我很荣幸再次受邀担任本论坛的主持。为了机器人事业的科技进步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国际之间的密切合作,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挑战、共享智慧和开放的新时代。在这项事业的发展当中,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主题论坛,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为我们做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加强创新引领,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辛国斌副部长为我们做报告!

 

辛国斌: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暑往秋来的美好季节,我们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盛会。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朋友们相聚亦庄,共商机器人产业发展大计。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大会论坛,很高兴有机会和新老朋友们再聚首、再交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出席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加速发展,催生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作为新技术和新产业的代表,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技术深度融合、领域广泛拓展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幸成为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实践者。借此机会,我将围绕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广阔。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力点,多年来始终活跃在全球创新的最前沿,成为耀眼的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技术、产品、生态均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次创造了新纪录,达到了38.4万台。尽管增速明显趋缓,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一位数增长,但是长远看,机器人产业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机器人与新兴科技融合不断深化。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展,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比如:2019年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不仅能后空翻、倒地自动爬行、规避障碍,还掌握了跑步上台阶、行走独木桥等能力。又如优必选发布的悟空机器人可以做到年龄估算、物体识别,还能对人体姿态进行3D重建、模仿人类动作。尽管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机遇。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依托高带宽、低时延、大容量、高可靠性等新特性,将成为引领机器人领域融合创新和驱动增长的新动力。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制造业企业运用机器人技术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平台。5G通讯技术、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完整性及吞吐量,极大地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能力,提升机器人应用潜力,推动机器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前不久,诺基亚在芬兰奥卢建造未来工厂,就应用了许多有望改变制造业的高速连接技术,探索展示5G环境下机器人的应用潜力。

    二、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拓展。

    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机器人新功能、新产品大量涌现,同时在研发、制造、应用的各个环节规模效应显现、成本逐渐下降、应用场景得以快速扩展。目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从工业领域快速扩展到应急救援、医疗康复、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比如上海弗利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弗利业X2,并与美国墨尔本大学联合打造外骨骼开发平台,凭借核心的运用控制系统、动力单元以及力学传感系统,弗利X2可应用于辅助行走、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强化等多个领域。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服务机器人的快速兴起,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总体增速依然比较可观。比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认为,柔性制造需求、人口红利衰竭、新兴市场涌现、创新技术发展等都会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毕马威2019年调查也表明,机器人仍被认为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影响最大和最具长期价值的技术之一。

    三、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并不断调整科技创新战略,支持前沿技术突破,深刻地影响着机器人技术走向和产业发展。比如近期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等等,这些新战略都将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有力地推动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各国普遍重视完善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以机器人影响人类就业为例,一方面立法和制定标准有助于提高机器人功能和人机协同水平,促进机器人逐步替代人类从事危险、繁重、机械的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和益处,另一方面,立法和制定标准也有助于机器人向传统产业渗透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改进人们的就业方式。只要人类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与适应能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二,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与世界各国一样,发展机器人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重点方向。随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创新持续推进、产业体系逐步建立,机器人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成长为制造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的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

    2016年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从7万多台/套增加到14万多台/套,年均增长超过40%。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是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37,相比2017年提高了34.3%,远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放缓。我们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电子等主要应用行业发展低迷等。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这方面,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积极信号。比如从机器人种类来看,工业、服务、特种三类机器人呈现协调发展的趋势。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在市场总量当中占比最大。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增长明显,增速高于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也在不断扩大。从机器人制造企业来看,优秀企业成长加速,更加重视研发投入,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确立。同时一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机器人行业,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型制造企业。比如大疆、科沃斯、小艾机器人等等,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二、融合发展、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机器人产业从最初的企业集聚、行业集聚和注重产能开始向多要素和多资源融合迈进,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成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重要特征。一批以机器人为特色的产业园区集聚效应逐渐释放,联动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围绕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整合研发、设计、制造、供应和市场等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增强发展合力、推动上下游相互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同时,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进程加快,开放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当前,全球著名的机器人企业,包括相关零部件企业大多已在中国投资建厂,并获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中国企业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也在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比如在重庆两疆新区,ABB、库卡、发那科等世界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与中国新松、广数、华数等企业共同发展,共建共享西部机器人产业高地的良好生态。再比如南京埃斯顿与英国运动控制商翠欧合作,开发出基于翠欧控制机加上伺服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为欧洲客户提供标准的本地化技术服务。

    三、机器人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持续扩展,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应用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感知、交互和决策功能,提高了机器人适应外界复杂环境,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医疗卫生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基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不同地区医院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此举在全球尚属首次。

    在生活服务领域,盒马鲜生推出机器人餐厅2.0版,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对每一道菜的每一个加工环节的监控,可自动完成机器人送餐、收餐。

    在物流领域,京东启用机器人智能配送站,站内采用京东3.5代配送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行驶、智能避障避堵、红绿灯识别、人脸识别取货等能力。

    继汽车和电子等行业之后,五金、卫浴、建材、家具、铸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大量引进机器人,有效改进了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第三,合作创新,打造高质量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

    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断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当前,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街口,主要增长引擎先后进入换档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协作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机器人产业作为新科技、新制造、新商业的结合体,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我们真诚希望各国各地区着眼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打造优质、开放、共享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共同打造全球协同创新体系。

    创新是挖掘增长潜力、开拓发展空间的根本出路,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扑面而来,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给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间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协力推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同时让创新成果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二是共同完善全球产业链新生态。

    随着全球分工的日益深化,机器人产业的供应链、产品链、价值链跨境整合加速,国际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结合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分工布局和各国比较优势,促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资格互认等方面的交流协作,打造优质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三是共同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继续发挥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和参与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家地区之间、企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双边多边贸易和投资发展,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深化机器人在各细分行业和多元化场景的推广应用。

    四是共同应对产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新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往往会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机器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知大于已知,风险普遍存在。我们要着眼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防范技术漏洞、信息泄露等重大安全风险,高度重视违背伦理、治理滞后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让机器人新科技、新产品更加温暖和安全,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搭建世界机器人大会这个交流平台,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来,二十多家国际机构深度参与筹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们参加现场研讨。大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全球机器人生态体系,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机器人产业承载着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是核心,合作是关键。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携起手来、深化交流、广泛合作,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王天然:刚才辛部长从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对机器人领域当中的创新与合作做了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辛部长的报告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Karel Eloot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全面释放工业机器人的潜能”。

 

Karel Eloot

 

尊敬的辛国斌副部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讲一讲这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话题,但是在正式介绍之前,我想先把话筒交给机器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看到机器人和人类的协作。机器人UMI是在意大利比萨的一家歌剧院做指挥,今天我的演讲当中主要会讲到当前我们所看到的机器人发展大趋势,以及机器人行业在未来会有哪些增长机遇。

    我们希望基于当前的势能,这种势能非常大。刚才辛部长也讲到了虽然现在有一点放缓,但是我们应该看一看机器人家族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看到这个家族正在不断拓展,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成员,除了传统的机器人以外,现在还有协作机器人加入进来,比如指挥机器人。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和开发,主要是移动机器人、自动导引车在仓库工作,外骨骼可以让人们把机器人的力量用在工作之中。

    现在机器人家族不断扩大,可以看到应用场景在全世界范围都在增加。截至2018年,机器人领域在中国内外增长都很快,虽然去年有所放缓,但这种放缓不是什么事,其实有好几个背景,总体来说这个趋势是很强劲的,只是稍微有点放缓。

    那么未来的前景会是怎样的呢?如果看一看使用机器人的不同行业,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是在电气和汽车领域,而是在新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化学和金属加工领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机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而且现在厂商要为新的行业生产新的机器人,后面也会讲到这一点。

    机器人产业的放缓会不会持续?应该不会,如果问全世界不同行业的人,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看到了很多机会,未来对机器人的使用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机会。使用机器人的传统行业是这样,比如电子和汽车领域,新的领域也是如此。

    为什么大家都对此很激动?因为这些机器人可以带来价值、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让我们做之前没法做的事情,带来新的、更灵活的工作方式等等。如果把这些都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看到机器人在中国也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国劳动群体的周转率是非常高的,也就是需要快速培训人员,而机器人不需要再次培训,接到命令就可以准确执行,所以可以提高质量。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会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使用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工作人口也在减少,所以我们想找到新的办法进行生产和制造。

    机器人行业不仅是关于机器人,而是整个行业围绕机器人展开,会有各种各样的配件和服务。这个行业现在正在发生很多变化,不光是关于机器人本身,而且还有机器人和其它设备、其它机器,包括软件和人工智能等等,所以有更大的大行业围绕着纯的机器人硬件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机器人仍然有很光明的前景,也仍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间可以利用,还有很多质量改进的空间以及新的制造方式可以带给我们的客户,所以其实是有很多潜力的。机器人生产公司也在寻找新的方式降低成本,所以机器人会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这是我们自己基于研究得出的估计,全球机器人行业在2025年大约会创造1万亿美元的价值。

    这些就是对机器人行业的整体描述,我们所期待的未来发展引擎是什么呢?我们将其称之为3X Simple(简化)。

    首先是机器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简单,应用是什么意思?就是机器人的家族越来越大,会有很多具体的定制应用。中国也有很多模拟软件,包括数字孪生兄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如何工作,以及为制造和再生产过程当中提升产量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有更有水平的人才,人数还不多,但知识水平是越来越高的,也就是应用变得更加简单。

    机器人的连接也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就是机器人与系统的互动变得更简单,机器人正在通过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连入各种各样的物品上面,这让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广泛,也会把安装、训练以及执行变得更加简单。

    机器人的运营也将变得越来越简单,人工智能会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更独立。传统来说机器人需要由工程师编程,现在这种编程工作也在逐渐变成工人或者一线的操作人员进行,他们可以直接告诉机器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对高水平的专家依赖性降低了,一线人员完全可以使用机器人。

    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现实世界当中的案例,我们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了多年,我们把这个叫做灯塔项目,也就是工业4.0的灯塔式工厂。他们可以作为工业转型当中的领航灯塔,所有这些先进工厂遍布世界各地各个行业,既有大工厂也有小工厂。我们仔细观察中国,有二十六个工厂被我们选为灯塔工厂,质量非常之高,值得大家拜访和学习,就是使用工业物联网进行转型。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当中既有跨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所以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下面重点来讲几个案例。

    这是西门子成都的工厂,也是二十六个认证灯塔工厂之一。工厂当中进行机器人部署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去年很多中国本地生产的机器人很便宜,也可以工作,但这个工厂使用这些本地的机器人,放在自己的加工过程当中,这样投资回报率会很高,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多的灵活性,增加了劳动力生产率。但是这个工厂几年前不是这样的,他们拷贝了德国的很多做法,也从德国直接把解决方案引入中国,这是中国制造为中国生产,也是本地解决方案可行性的证明。

    这是富士康龙华的工厂,也是应用运营的简单案例。应用简单是因为我们在中国看到有HE这种自动引导车在工厂里面运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本地解决方案。富士康开发了自己的Fox Bot自动引导车,可以应用在生产线上递送物料,可用性变得越来越高。运营也在变得很简单,因为机器学习加入到了机器人的功能当中,可以看到机器可以自己学习,之前运作的路线当中可以规划未来的路线,这些可以立刻应用在工厂库房,因此库房库存就减少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可以看到15%的库存减少,13%的生产效率提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看一看成都的灯塔工厂,使用自己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事后分析的方法,一代产品到另一代产品过渡当中也会使用数字孪生兄弟对新的产品上线以及产量提升做好准备,这样生产工厂就能够有更好设计的生产线。连接性提高了,机器人和ERPMRS集成度也更高了,这些正在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在这个灯塔工厂当中的现实。

    这是上汽南京灯塔工厂,使用连接性进行不同机器人之间的集成,以及机器人和其它系统的集成,同时使用机器学习、先进分析,创造更多不同流程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看焊接的自动化,之前几部测量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应用于焊接流程当中提高效率,所以不同生产线的过程其实是彼此联系的,可以从彼此之间获得信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优化端到端的生产,我们就可以获得99.5%的首次焊接合格率。

    总体来说,应用、连接、运营都在变得更加简单,这些是机器人新的特征。我们在中国也看到了现实当中的案例,工厂都在使用我们理想的模式,我们可以亲临现场观摩一下。

    未来还有哪些发展潜力?因为目前看到的东西都很好,增长力也很强,我们看到灯塔工厂在中国出现,一切看起来都是非常有潜力的,但是大家如果问一问客户,他们怎么考虑目前机器人成品?客户仍然觉得有改善的余地。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机器人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用户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人类有的时候有些抱怨,他们认为机器人成本较高,如果机器人更便宜的话他们就会用更多的机器人。当然,机器人的连接性改善了,但还是经常处于孤立的状态,就是一个供应商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自己唯一的标准,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及时进步,有些过去继承下来的东西并没有及时更新。再就是客户需要更多的培训才能使用,需要聪明的工程师才能运行,但是工厂人数不多,所以需要改善这些东西。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首先是成本,编程很复杂,平台很复杂,还有一些现有机器人需要更新才能连接新的平台,与新的机器人进行结合,需要和其它标准进行协同提升,同时开展整个系统的合作。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代工厂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之前你是设计汽车的工厂,这样的话一般会由供应商为整个生产线提供机器人,逻辑也会非常不同。因此非常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让这些机器人更加友好,因为标准已经确定,所以我们要把标准更好地进行对接,同时也要找到更便宜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更便宜的机器人,而且要有更便宜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这样就能够更容易地提高投资回报率,也会有更多的机器人得到使用。

    具体如何来做呢?我们要把机器人进行模块化,考虑平台的开发、开源的协作、更多的交流、接口的促进,同时要把已有的规划和系统引入数字的状态,物联网是服务新的工厂,很多已有的工厂和生产线也要进行转型和改造,要把这些旧的设施带到新的生产率级别,应用新的技术。

    当然,这些对厂商很好,也是对用户很有益的,我们可以拿到这些,因为可以通过协作和相互操作带来好的影响。我们通过调研看到了客户认为哪些是可以改善的机遇,一些客户提出的看法是与知识开发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经验提升有关,所以一大抓手就是进行系统化的工作,要对工程师、运营商进行培训。因为情况、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有数据科学家进入我们的企业,运营商也在去做重复性的工作,就是操作员有新的工作职责,这些都考虑进来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合作,大学、政府、企业都要合作,寻找创新性和快速的办法培训人员。我们可以考虑专门的培训项目进行培训,或者考虑能力建设和中心建设。我们看到不同的利益攸关方都有需求,可以共同合作实现转型。

    虽然今天我们都对技术推动创新很激动,但是如果你去一家企业,大概30%的成功是依赖于技术,70%的成功依然是要靠人来实现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人。技能提升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代工厂可以看到的一点就是现在客户看到了瓶颈,仍然希望机器人有更大的开放性,未来可以有更好的投资。

    图中阴影的部分是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之前说过,目前这两个行业有些下滑,但是其它行业还在增长,明确发生的增长领域是在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或者新的行业发生,他们不会像汽车公司和电子公司那样采购那么多机器人,但是他们也会采购机器人,前提是我们开发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能够更加适合这些企业具体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倾听食品饮料行业的客户,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以及汽车行业的客户有些什么不同的需求,然后为他们提供更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要这样做的话也可以把人员技能培训合作起来,这样的话就可以带来很大的潜力。

    很多小型企业能够在销售方面有很大的利润,汽车行业有很大的溢价能力,因此我们要意识到未来会有更广阔的汽车家族,机器人供应商也会有更多,而且会应用到更多的行业。

    我们把这些结合起来的话,可以看到汽车行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在2018年看到机器人行业的放缓在未来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这个行业有很多机遇,我们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机器人行业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都会有很好的未来,在中国是这样,在全世界也是如此。

 

王天然:下面有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带来主题报告,题目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度思考——机遇与挑战”。

 

曲道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的报告题目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度思考——机遇与挑战”。

    大家都知道,机器人作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了世界各国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从2009年开始在整个全球经济发展滞缓的环境下一枝独秀,一直在高速发展。中国从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连续六年保持了最大市场这样的地位,同时前五年也保持了最大的增速这样一个角色。机器人在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风口,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等新技术的加持之下,机器人这个风口可以说是越来越大,风速越刮越快。

    然而,就在大家都看到机器人沿着这样一个趋势高歌猛进,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的时候,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突然出现了一个拐点,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低速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那么到底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春天刚刚开始?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今天我想和大家做一个分析和分享。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目前我们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发展过程当中又有哪些重大机遇,最后再做一个小结。

    图中可以看到,2013年一直到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一直保持着全球两个最大:最大的市场份额、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去年突然出现了拐点。首先是出现了下降,下降的比例是3.75%。刚才麦肯锡的先生说的是4%,都是差不多的数据。再就是中国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我们一直在谈中国机器人市场这个大的概念,这个市场当中有外资品牌的占有,同时有本土机器人产品的市场份额。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整体的变化,另一个是中国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即使是去年,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总体份额下降3.7%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机器人企业的产品还是交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答卷,本土产品的增长是16%,就是总体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外资品牌销售的下降是10.9%,也就是11%的下降。还有一个关键的变化,图中是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对比,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6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在连续上升,2017年突然有了下降,2018年虽然总体市场在下滑,但是中国市场占有率又回到了1/3,也就是33%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下面按照机器人的结构、作业类型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详细地和大家做一个分析和对比。

    上面的图是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多关节型机器人在整个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还是最大的,占到几乎60%,第二是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第三是物流机器人,这些就是整个中国机器人结构分析变化。

    下面的图是中国本土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也是多关节型机器人占到43%,实际上和国际大的趋势是差不多的,一个是60%,一个是43%,第二是坐标型机器人,第三是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这是中国机器人市场本土产品的变化。

    图中绿色的部分说明是在衰减,前面三个都是红色,说明本土机器人产品在去年这个大的不利背景下,无论是多关节型、坐标型还是平面关节型机器人都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大的变化。

    这是应用领域分析,也是中国整体市场情况和下面本土机器人的情况。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绿色的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同比是在递减的,但是本土产品基本都是以红色为主,说明本土产品还在快速增长。其中搬运和上下料的作业类型作为主导,整个市场占到44%,本土产品在这个市场的分布是55%,基本都是吻合,但是略有一定的差异。

    这是按照行业分析,最大份额的是电气电子设备,几乎占到1/3,然后是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等等。大家记得之前整个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汽车制造业的占比几乎是在45%左右,再往前占到50%左右,去年开始这一块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上面的图无论是汽车电子电气、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都是在递减的,只有金属加工行业是绿的,汽车制造、塑料化工、电子电气的还在增长,这是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对比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汽车作为机器人传统的市场优势的领域,实际上是在衰退的,因此它的原因使整个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中国机器人市场去年大幅度下降,就是和汽车行业的衰退有关键关系。

    这里可以看到近几年中国本土产品和国际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相互变化:

    首先从结构来看,坐标的、并联的、多关节型和平面关节型的相互变化。无论是坐标的还是并联的,本土机器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多关节型和平面关节型还是绿色的占主导,表明中国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和国外品牌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劣势或者不足。

    再从应用类型来看,前面三个都是中国有一定的优势,但到了后三个特别是后两个,焊接装配这个大的类别还是国外机器人公司的产品占主导,可以从2017年和2018年的变化看到蓝色有一定上升的趋势,表明中国本土的机器人产品竞争力在逐步提升。

    我们看机器人产业应用分析,前三个中国有一定的优势,后三个中国有一定的劣势,特别是在汽车行业,这是中国本土企业的短板,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汽车用的机器人几乎都是要求高品质和高可靠性,虽然近几年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真正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汽车行业过去几乎是国外公司垄断,特别是长期的行业基础和积累,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历史,所以品牌效应和国外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本土品牌和国外公司相互的关系和竞争力大概的情况,更关键的是可以看到蓝色和绿色之间对比的关系,2017年和2018年蓝色柱体的成长情况,通过这些可以全面分析国产机器人近几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竞争力方面发生的变化。

    小结一下,中国还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增速已经把No.1的地位让出来了,去年是负增长,整体上是负的4%左右的衰退,但这个数据在未来可能会略有一些调整,国外公司在中国有些企业的生产数据实际上没有统计进去,大概会有1%-2%的变化。更关键的是,去年这个大的背景下,国产品牌还是上升增长了16%,外资品牌下降了11%,这是一个大的变化,再从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中国占到差不多1/3

    为什么去年机器人产业出现了转折和下滑?我们把原因归结为汽车行业大的变化,刚才可以看到汽车行业占有率看到,过去是45%,去年到了33%,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汽车行业一直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3C行业去年增长乏力,也使机器人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两个行业是中国机器人市场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过去我们的增速达到50%以上,去年几乎是负的增长。因为中国市场巨大的变化,导致全球市场去年的增速可能维持在1%左右,几乎增速为零,主要影响就是中国市场的影响。

    那么在这样大的背景和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中国机器人市场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去年突然有了一个大的拐点,原因就是汽车工业不景气,3C行业增长乏力,导致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增速下滑,因为中国市场大的增速下滑,导致全球市场增速乏力。

    原来计划全球市场去年达到10%左右的增长,但去年真正的增速只有1%,可能也和中国市场巨大的变化有关,因为我们占到全球市场的1/3,正常的话是30%的增长,现在几乎是负的,大概就是10个点左右。

    这是工业机器人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突然出现了大的拐点和下滑,同时机器人已经开始从工业往服务类、协作类、特种类发展,新兴机器人在去年的表现又是如何?我们来做一个分析。

    协作机器人的鼻祖Rethink去年走过了一个辉煌时期,突然关门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大家对协作机器人寄予厚望,认为是未来机器人发展大的支撑,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Direct机器人也是有着视觉和力觉,行业代表叫做Blue Workforce,去年也是关掉了,实际上做了很多自己有特色的东西。

    服务机器人未来在消费领域、医疗健康都是机器人的希望,但是现在服务机器人只是叫好不叫座,市场上一直没有数据支撑,无论是国际上社会的互联机器人两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去年突然关掉,中国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叫做上海堂宝机器人有限公司,也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做得一枝独秀,更关键的是这是中国作为认证机构发的证书当中的001号,表明了他们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地位,但去年也是关门了,整个公司都倒掉了,所以服务机器人领域去年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未来我们要发展的新一代机器人,从协作到特种,再到服务机器人,实际上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去年从公司倒闭到老板跑路、对赌失败,很多公司都迈向了机器人新的领域,但去年的对赌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不是简单的对赌了,最后机构撤资。新兴机器人可以说是盛宴之后哀鸿遍野、一地鸡毛,实际上是非常惨的。

    在这样巨大的挑战下,无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出现了拐点,新一代的机器人增长乏力,新的公司在不断倒闭关门,是不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现在机器人正处于进入春天的过渡,也就是中国所谓的“倒春寒”,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分析一下,在这样一种严重的、重大的挑战下还有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乃至世界机器人产业到底是面临着冬天,还是发展新的春天?

    我们来做一个小的归纳:

    工业机器人现在有几个问题导致增长乏力:首先是传统的优势市场在萎缩,新的市场没有形成,更关键的是机器人的低附加值难以支撑研发创新的高投入。大家知道机器人是三高行业,人才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投资密集度高,但是这些年来中国机器人的附加值越来越低,虽然是高技术产品,但是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是不匹配的,这样的话很难保证企业持续投入、创新和发展。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恶劣的产业环境现在正在拖垮各种集成公司,中国集成公司可能有几千家,但是中国的付款条件和最终结算时间导致很多公司缺乏现金流,因此集成性的公司很难发展壮大起来。由于这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导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和大的拐点问题。

    服务机器人的泡沫开始破灭,很多“天使”正在向“魔鬼”转变,市场数据怎么支撑,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在也在进入一个大的洗牌阶段。

    特种机器人大家也可以在展会上看到,现在急需破茧成蝶,也就是一个蜕变过程。现在虽然有很多产品样机,但是怎么形成产业、怎么推向市场,需要一个真正的凤凰涅磐。

    协作机器人可能是表现最好的,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市场,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但是协作机器人要想真正形成大的产业可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底还有没有机遇?还有没有希望?

    技术突破和技术融合带来的重大机遇,因为现在的机器人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机械电子设备的概念,而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信息电子、大数据网络、感知系统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因为这种新的技术的融合和突破,使机器人有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机器人的成长。假如机器人没有成长性,还是保留在过去我们熟知的机械臂机械手机器设备,不值得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个世界机器人大会,也不值得在座的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坐在下面学习和听这个报告。它的意义在哪里?机器人的成长性,因为机器人的成长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在往其它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也包括从制造到医疗再到健康、国防、服务和消费领域,这是未来机器人真正发展的希望和空间所在。

    制造模式变革带来的机遇,现在全球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的工业4.0时代,因为这种制造模式的变革使得机器人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依托和支撑,可以把原因归结为五个要素:劳动力短缺到劳动力成本,全球产能过剩到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一直到技术与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因为这些要素的变化,使现在的制造模式批量、刚性和大规模退出舞台,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时代和工业4.0时代。因为这种制造模式的改变,现在我们需要对生产力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多强调的是效率、质量和成本,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多的是强调柔性、智能、资源,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因为这种需求变化导致生产要素的变化,也就是前面三次工业革命的生产要素更多的是人+机器设备的要素,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的是机器人。

    为什么?智能制造也好、工业4.0也好,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制造要求物物相联、物物相通,大数据信息不断流动,但是人作为直接的生产要素,实际上人和设备之间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流动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新的制造模式对人力劳动力也是一种挤出效应,同样对机器人是一种刚性的绑定效应,因此为机器人创造了重大的市场机遇。

    生产要素变化带来的新的机遇,机器人功能性能提升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很多企业过去是不能用机器人的,现在可以用了,更关键的是机器人成本价格的快速下降,过去很多用不起机器人的企业现在可以大批量使用。现在和机器人抗争的是人的要素,这里也有两条曲线:人力劳动力数量的急剧减少、人力劳动力成本和价格的快速提升,这样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正好促进了机器人快速推向市场,因此生产要素的变化又为机器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那么我们的判断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按照过去这些年来机器人发展的历史数据来做测算,2009年以前四十多年的历史,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保有量是百万台左右,再来看一看近几年,2010年到2015年又是百万台增速,2016年到2018年又是百万台增速。通过这样一个三级跳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真正进入了快速的阶跃式的发展历程,不像是过去线性的发展历程,机器人市场真正的爆发时间已经来临,即使去年全球增速为零,六年当中还是实现了过去四十年的发展。

    另外一个数据也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就是机器人的密度。全球只有0.85%,中国是91,也就是不到1%,这是过去四十年机器人的发展密度。未来我们预期五到十年,机器人的替代率会达到30%以上,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替代率不到1%,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市场正在真正来临。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智能+的时代,机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平台,可以支撑制造业、国防安全、生活消费、医疗、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并不只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个颠覆和变革,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机器人也在迎来快速发展。

    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包括机器人技术自身的突破、机器人产品的快速迭代、机器人技术的跨界融合,因为这种巨大变化,机器人正在真正由机器向机器人进化和发展。

    机器人市场正处于一个大的转换时期,由传播市场向新兴市场转换和转变,这是未来机器人发展巨大的潜力和支撑。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时期,也就是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几十家到几千家企业,现在开始强调发展质量,就是由过去低水平的定位开始往高端发展。

    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处于洗牌和再生的时期,也就是过去由野蛮生长几年时间发展到上万家企业,现在开始进入理性的发展,企业有什么优势,怎么准确定位,应该怎么发展,这是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产业未来的希望。

    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大家再也不会因为机器人发展快就是春天,稍微发展滞后就是冬天,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波浪式的,这肯定将是常态。未来赢在变革,不管是技术变革还是模式变革,这是未来的基本规律。更关键的是,作为产业也好、企业也好,我们要创造未来,守是守不来的,CopyFollow也不可能产生未来。融合共生,大家都是一个融合的平台,大家是共享、共融、共赢的平台,这是未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和专家们共同发展的希望,也是今天世界机器人大会有这么多国际专家、全球机器人行业人士来到中国共同协商发展,因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我们坚信,目前只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未来机器人的真正春天正在到来,谢谢大家!

 

王天然:下面有请欧洲机器人协会(euRobotics)主席Bernd Liepert带来主题报告,题目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对全球挑战的终极途径”。

 

Bernd Liepert

 

大家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可以说你们在市场上是把世界机器人大会办成了一个品牌,祝贺你们。我来自欧洲,所以想讲一讲欧洲机器人市场在今年的一些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欧洲机器人协会,这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协会和网络,65%的成员都是在学界,中小企业代表占到15%,还有240个会员,我们在30个话题小组下进行机器人学的讨论。目前大家都在提的问题是,除了机器人之外,大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当然,机器人需要人工智能。谈到深度学习的算法和机器学习等等,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十七世纪的一位数学家创造出了“算法”这个词,现在我们也有很多的算法,比如执行有智能的算法进入日常生活。大家都在讨论安全、道德和其它法律的手段,我们要确保机器人不可能在未来加上人工智能之后危害伦理安全和法律界限。

    大家都有智能手表,或者是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机器人晚上在床边观察睡眠,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些担忧,这些都是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不管是机器人实体、人工智能,这些都会与人越走越近,因此在部署阶段就要非常小心,也要关注安全问题,比如智能运动和认知系统,这些都要有专门的考虑才行。

    当然,仅仅只有人工智能是不够的,不足以满足未来机器人的需求。我们来看这些完美的产品和其原型的话可以认识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需要开发新材料,也需要用塑料和元件实现轻质材料,提供更高的控制度和精度进行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是不一样的,如何与人并肩工作?还有一些微型机器人,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梦想,机器人能不能进入血液去做检查解决癌症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微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的范畴,各种各样的元件都必须因地制宜,包括核能、医疗和空间领域都需要专门的技术和元件。

    欧洲机器人协会是做什么的呢?讲到美国机器人大家就会想到达芬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器人公司,大家看到日本就会想起非常著名的人形机器人。欧洲最开始是做工业机器人的,已经有七八十个专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产品范围也非常的广,所以在欧洲二十八个国家都在支持所有类型和领域的机器人,包括整个机器人网络。如果大家想专注于某个领域,我们就要找到具体的市场应用。

    我们也会鼓励创新措施,评估是否与社会相契合,比如社会老龄化和运动出行限制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的需求,政府会根据这些领域进行优先度区分,比如农业产品、设备维护、医疗一健康、敏捷生产等等,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契合民生的领域。我们也会把产品系统出口到世界其它地方,这也可以为世界机器人造福,因为无论是美洲还是亚洲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劳动力缺乏也是一个问题,欧洲比较缺乏专业医疗护理人员。

    看一看汽车相关产品的话,可以看到80%的白车身应用都是机器自动生产的,最后的组装是人和机器共同来做的,其实只有5%-10%的工作是纯粹由人来做的,这是未来的进步趋势。

    过去欧洲机器人协会做了许多研究,主要都是关注创新,但是使用科技的突破并不是自己水到渠成的,其实是要创造一个基于数据创新中心的生态环境才能想出更好的利用新技术的方法。因为创新总是中小型企业催生出来的,这些企业都会专注于自己的解决方案,包括焊接、胶粘、加工手段的技术,未来会有数字化,比如麦肯锡的同事刚才也有讲到工业4.0,这些其实是非常高大上的东西。

    中小企业不太擅长处理数字化,也不愿意在办公室里工作,不会太用PC电脑等等,很多时候系统互联性也不高,有的时候他们说只需要把你的东西放在网上,未来数据如果是在云上的话我们就可以用这个云上的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失去很多用户听众,因为这其实就是创新中心可以提供服务的地方,推进不同领域的专家互动,比如专门做数字化和融资的专家,生态网络的建设需要证明我们的概念是正确的、成功的,这样构成建立起一些试点。

    机器人是一个很大的试点项目,也是数字化创新中心里的,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专家聚在一起,也是把工业和其它知识融合在一起,资金来源比起美国和亚洲可能是捉襟见肘,但是对欧洲已经是很大的数字,四年以来整个网络资助是1600万欧元,40%都必须要倾注到中小型企业当中,所以这些中小型企业其实是欧洲创新的骨干,目标是驱动机器人在欧洲整个新的市场应用,包括四个重点领域、五个重点项目,这些都是公共出资,我们也有修理维护、农业产品、医疗和网络协作。

    有的时候我们知道钱是到位的,有的时候不太需要重复去做同样一项工作,比如每次建一个网络都要去做重复的工作,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就创建了一个协作项目,四个关键领域、五个核心项目进行协作,避免重复工作,这样确保我们有100%的核心网络人员遍布在欧洲负责一些核心工作,几个月前项目已经启动了,超过100个合作伙伴在这个领域当中工作。

    这是未来机器人整个生态系统,我们和AIIT、数字化的专家合作,必须结成合作关系,这样才能获得全景视角,设计整个生态系统,比如我们会和大数据价值协会合作,也在下意识地详细解释,5G会让一切都连接到互联网,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技术的影响,不能失去和终端用户的连接。大家看一看工业4.0项目,实际上可以对数字化的未来有更全面的了解,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会相互联系,市场上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会有一些灯塔工厂,但是我们讨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么长的时间,按理说应该有更多成功的案例才对,所以并不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注意客户提了什么问题。

    目前的挑战在于创造附加值满足需求,考虑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大背景,我们和欧盟委员会进行合作,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关系,这是2017年启动的,将会持续到2020年,资金为7亿欧元,大概57%已经用过了,未来会有21亿欧元来自私营机构或者企业。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更关注创新资金,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一系列的战略研究创新议程,这是我们开发的议程,同时也有数字创新中心能够更好地支持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

    大家知道,目前我们有50%是学界会员,50%是产业界会员,接下来产业界要对我们的项目发挥领导作用,希望实现学界和业界的平衡。目前我们已经创造了这样的生态系统,这是欧洲机器人论坛和世界机器人大会没法比,但这也是一个论坛,不是一个大会。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论坛办得也很成功,邀请所有人来进行交流,将近1000个活动在30个国家,参加人数超过5万人,同时也会举办欧洲机器人联赛和经纪人日。

    我们来看未来新的框架和新的合作伙伴,欧盟正在推动一个新的项目,时间是在2021年到2027年,总的价值达到1000亿欧元。

    数字欧洲计划是将近100亿欧元的投资,包含了人工智能,投资达到25亿欧元,其中就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结合。机器人的投资在这些规划当中都有,主要关注的还是人工智能,我们要把资金和高性能运算一起分享,同时还会与网络安全一起合作。如果一切都要数字化的话,网络安全是一个大的问题,同时不要忘记我们需要数字技能,学界需要培养人才。我们需要做终身学习,就是年轻人可以和这些技术打交道,但也要确保不会让社会当中的一些人落下来,比如六十岁的人和八十岁的人也要与自己的养老系统交流,知道如何与这些机器人打交道。

    实体机器人中心社群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希望把人放在中心而不是把机器人放在中心,当然还有大数据,大家觉得大数据放在这里很合理,因为可以带来所有的算法,就是把数据提供给他们,同时也会与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架构。虽然这是欧盟委员会的看法,但我们需要争取自己更好的地位,不要失去我们的优势或者机器人发展的速度,我们要和人工智能进行竞争,这种合作伙伴项目会在2020年结束,现在我们正在考虑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新的人工智能PPP

    欧洲机器人协会可以与另外一个协会一起合作,建立这种结构和理念,也就是新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的理念。我们在20193月底发布了一项报告,包括第一版的文件,刚开始我们说过SRA,也就是战略研究,这里我们又增加了部署,我们需要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但说到底还是需要把这些技术的突破部署下来落地,不仅仅是炒作所谓的人工智能,比如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有炒作,但现在必须要能够成功落地。

    现在我们已经打开了机器人的大门,所有人都能够参与提供自己的看法,帮助定义欧洲人工智能路线图。现在有些特殊的、专门的话题我们需要考虑,比如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科研和创新,学界也是需要支持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社会的信任,人工智能要有可信度。大家都知道睡觉的时候如果有机器人在你的旁边站着看着你的话,这可能是最糟糕的想像,就是一定要考虑如何获得信任,并且在系统和群体当中创造信任。

    我们专注于五个工作领域,包括网络的发展。首先是发展欧洲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提升技能和接受度,创新和市场的有利环境,标准和规则的制定,社会层面也要做些推动工作。刚才的演讲当中我了解到了中国的标准建设工作,刚才提到中国正在推动科研,我们有非常好的科研群体,这是我们聚焦的五大话题,就是和不同的利益攸关方一起建立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创造人工智能信任,最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

    当然,这些也要依赖于和产业界与学界的合作,这次机器人大会就包括了产业界和学界的代表,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通过这些科研实力,我们能够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是部署尖端的、符合伦理的、合法的、强有力的、环保安全的人工智能,这样就可以成为世界数字转型的领导者,同时也要分享我们的知识,把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全世界。这不是欧盟闭门造车,我们希望能够多做一些分享工作,相信你们的学术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的科研能力也是非常成熟,所以可以为世界造福。

    大家可以看到图中有很多国家的国旗,我们希望拓展到这些国家,如果大家对我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欧洲机器人周2019”,或者参加欧洲机器人论坛,是在2020年于西班牙举办,大家可以跟踪我们的最新情况,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供反馈和看法。

 

王天然:下面有请意大利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SIRI)主席Rezia Molfino带来主题报告,题目是“欧洲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Rezia Molfino

 

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会,我在这里看到了非常多的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研究人员,还有中国政府的代表、业界代表和利益攸关方的参会人员,当然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场。今天我想讲的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是推进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消费者和社会的应用,欧洲工业的声音。

    图中包括许多新兴科技,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机器人技术。创新之后就会出现人们对这个行业非常高的期待,之后就是人们的失望,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会出现对这项知识的重新再了解。

    现在我们有软体机器人,可以实现合规的机制,非常灵活的便携连接,这些都可以应用在机器人身上,生产新一代的机器人,也会非常像有生命的生物体,灵活度越来越高,足以执行新的任务,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可以和人们共同协作,这些技术不光可以应用在工业领域,主要是生物、医学、救援、食品、农业和制造业领域使用。

    这是一个关节,可以进行多材料混合平台的救援系统,还有可部署的机制,可以用来制作智能家具,非常灵便和灵活,这个家具可以在工厂作为新的应用。

    5G是下一代超带宽的网络,延迟会减少,吞吐量和可靠性都会提高,所以能够更好地帮助机器人技术,可以让机器人技术获得计算机视觉,以及边缘计算的辅助技术,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所以不再需要人去交谈,自己可以做很多工作,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机器人的控制。

    我们知道无人机可以进行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航拍,也可以做基础设施检查,但是机器人也可以被用来进行紧急服务或者消费品服务,如果农村地区和工业地区信号不好的话,顶多让人觉得非常恼火,但如果是在紧急救援的时候信号不好的话就是致命的,可能会造成人员的死亡。这里是由模块化的机翼做的无人机,两个机翼是可移动的,可以扩展无人机的5G信号强度。

    欧洲人口正在老化,这是一个人口特征,所以需要进行人的全面护理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强化赋予人类能力,很多研究者都在研究人体运动功能启发下进行可靠直观的人机接口研究,提高人、机器人和物理环境之间的交互性能。

    机器理想当中是可以直觉性地与人进行交流,所以人工智能很重要,可以进行人与机器人之间直接的交流和交互,也可以在协作当中确保安全,改善人机环境三者的互动,其中的一些手段包括智能传感器、声音、图像、光、手势、外观、触感等等,机器也能够进行学习,人工智能支持多机器人系统导航或者多智能体合作等等。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动态的、基于模型模拟的物理动态数字表示,基于数字模拟和物联网,实际上是物理体系实时更新的模拟系统,如果系统进行维护不断更新或者健康的话数据都可以实时显示,包括进行实时更新。

    我们需要包容性的机器人企业社会责任,取决于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比如税收等等,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涉及社会环境、道德、消费者和人权问题,以及社会影响等等,负责任的公司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联合国于2015年发布了一个白皮书,就是关于改变我们的世界,标题是“2015-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列出的要点都是与机器人相互关联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对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会带来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应该用这个系统做什么?这个系统本身应该做什么?系统的长期风险是什么?这些都是开放式的问题,同时也会挑战人类自视为世界最优秀最智慧物种这一人类自身的观点。

    人们普遍认为,问责、责任、法制是新技术的基本要求,这是2018年欧洲科学伦理技术小组定义的,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去具体分配责任?机器人到底是否能够被赋予法人实体或者法人地位?我并不是在给大家宣读答案,这些其实都是值得讨论的开放式问题。

    这些都是IFR公布的数据,早上我们也听到检查和维修是欧洲委员会的核心话题之一,具体应用包括检修、清理、维护、民事建筑、地下管道维修、外立面检查维护清洁,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检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使用机器人进行应用的领域,这是欧洲委员会正在开发的项目,这样可以减少宕机时间以及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当中的风险,也可以使用机器人方案取代漫长昂贵的程序节约资源。市场规模大约是450亿欧元,欧洲拥有50%的检修机器人技术,并且旨在通过分享提供服务改善基础项目。

    近期我们也设计了一个多臂无人机,可以对许多天然气精炼厂管道进行检修。

    我们来看机器人对老年护理的应用,服务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可以帮助很多想要独立生活的慢性病患者老人,能够让他们独立生活的时间更长,重点在于如何让机器人在智能环境当中与人和ICT系统进行合作和交流,因为这种系统已经在开发之中,也有很多的传感器和检测的装置,可以帮助机器人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带来更好的护理,提高生活质量,也让老年人长时间独自生活。

    欧洲机器人可以远程进行手术,护理和社交辅助机器人可以满足受到多种疾病影响的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康复系统能够帮助患者在家中康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就需要与现有和未来的技术堆站进行良好的集成,包括高性能计算、5G网络和纳米技术和互联网等等,一起建成新的医疗系统。

    欧洲非常重视文化能力,就是说也需要机器人的参与建设更好的文化能力,如何表达机器人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所需要的知识?这也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我们都是文化动物,包括信仰、价值观、语言、艺术等等,我们的文化影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看待同文化和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方式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认知的话会造成误解和冲突。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智能系统,进行全自动和半自动的操作,可以和外科医生进行合作,现在外科医生通过机器人可以提供强大的技能,取代外科医生完成枯燥的、结构性非常好的任务。欧洲的医疗市场预期会在2023年达到19亿美元的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将在欧洲超过6%

    欧洲迫于社会压力需要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环保的生产,农民的人数也在下降,年轻一代对这个行业不感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无人机也可以作为空中的眼睛评估植物的生长、灌溉和健康状况,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把现有的离地播种等农业机械变成可以移动的自动机器人,先进的传感技术也可以采用进来,比如可以在个人花园和垂直农场当中使用这些技术。

    20194月,欧盟成员国同意共同促进欧洲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数字化,主要领域包括精准农业、污染监测、杂草控制、护理自动化、水果和作物收获、种植和播种,帮助工作群体和工人群体,我们需要安全地和人类进行协作,包括人体工程学、适应性责任问题,工人的包容性、可接受性和用户反馈等等,这些在早期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进去,确保我们的产品是真正安全的。

    数字孪生体也可以发挥作用,包括人工智能也是一样,需要考虑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机器人危害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方法,这对数字孪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还要考虑人文社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包括机器人通过外骨骼帮助工人,从而减少工伤的发生率和相关的经济损失,直接参与生产工作环境帮助工人,让生产变得更精简、更有适应性。

    宝马集团决定继续采纳这种外骨骼技术,减轻重型工具对腰部施加的持续压力,减少工人长期在工作当中腰部以上的压力,比如物流和仓储农业等领域对体力要求很高。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二十年内外骨骼的使用会从2018年的30万台/套设备增长到更多的设备使用。

    物流和交通是另外一个需要机器人的领域,现在也已经在使用机器人了,200家全球先进的电商企业45%已经在使用新一代的机器人,需要具有适应性,安全可靠、运动高效灵活,要有感知能力、操纵能力、监测和控制,同时要有机器人团体的管理系统。

    这是项目研发的成果,比如交通机器人和可持续城市机器人,这是一种智能电动车辆,可以为老人提供解决方案,特别是为残疾人提供这些设备,有些残疾人无法使用自己的肌肉能力工作,因此这能够为他们提供交通运输的解决方案,舒伯特使用的是城市货运管理,装卸完全自动化,而且符合公民的电子商务需求,满足生态可持续的需求,作为一个车队运作。

    最后我想请业界的朋友们讲一讲自己最新的应用。

    有些欧洲的机器人集成商是集成日本川崎工业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机器人袜子订单分拣系统,还有一个场景是同一家公司做的液压点焊机器人系统和破碎机体,ID Robotics开发了3D视觉系统,可以对比CAD图片,现在已经得到了使用,比如在机器人的部件抓取领域当中得到使用,激光方面也有很多技术专长,这种系统用来进行农业设备的生产,用于加工热溶冲压切割器的机器人。

    现在有一个新的矩阵生产理念,不使用生产线,使用的是矩阵模块化分布式系统,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工作,包括移动机器人,装上机械臂,也是通过库卡的产品进行服务,另外一个应用也是移动机器人,用作汽车行业领域,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

    这是冰岛的一家企业和意大利仿生研究所下属的公司合作开发的,能够为操作员提供工作支持。ABB使用优米机器人,这是一个灵活的专门做组装的机器人,也有协作式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Tech是和松下合作开发项目,是为豪华汽车的铝部件生产提供关键的机器人焊接解决方案。

 

王天然:下面有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刚先生带来主题报告,题目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

 

王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机器人大会的承办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主题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大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机器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在支撑生产方式改变、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机器人的使用将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代替低技能和简单重复劳动,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提升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机器人作为智能终端和产业互联网节点,嵌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为个性化定制、社会协同提供发展空间,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面,我将与各位就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一,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对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全球来看,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欧盟发布机器人研发计划,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发布机器人路线图,机器人在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当中地位可见一斑。从我国来看,机器人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在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红利逐渐摊薄,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要求、新共识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供给侧来看,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机器人研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方面实力雄厚,北京有资源,也有条件实现机器人产业创新集聚发展。从需求侧来看,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机器人的应用形成迫切需求。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在公共安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社会民生领域拥有巨大需求,这将为机器人拓展应用场景提供广阔市场,同时也不断催生新产品,丰富高精尖产业的内容。可以说,北京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重要抓手,对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行产业转经升级和提升空间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特色突出、成效显著。

    北京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指导意见》,《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等政策文件,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恩良好氛围,机器人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

    北京不但拥有清华、北理工、北航、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外知名的机器人重点科研院所,还聚集了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机器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等重点实验室和创新技术中心,中关村示范园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形成国内领先的机器人跨界融合创新生态圈。此外北京是我国金融资本最雄厚、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城市,各类投资机构、产业基金、中介组织大量集聚,带动形成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创新创业环境。

    二是综合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北京在机器人综合技术实验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实力,拥有国家级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服务机构,此外北京在机器人整机和系统集成,机器人核心产品和关键基础零部件均有布局,中关村示范区集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依托机器人大会的溢出效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明显的机器人产业集聚态势,带动产业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生产制造业企业50余家,全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

    三是细分领域特色更加鲜明。

    近年来,北京在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关键零部件领域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形成了独特的领先优势。天智行、百汇维康、华科精准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家获得注册许可证的机器人企业,北京林天自主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反恐排爆、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奥博研制出国内首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协作机器人,智同科技的高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现象水平。

    第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

    基于北京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我市将统筹做好政策引导,进一步汇聚各类发展要素,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提升优势领域的规模实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基于此,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在制定《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1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借此机会,我做一个简要介绍。

    我市下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五四三二”:

    “五”是构建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4+1产业发展格局。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加快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布局,推动多功能手臂、智能轮椅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特种机器人领域发展警用消防救援特种机器人,培育发展行业应用级无人系统水下机器人等等。写作机器人领域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加大协作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拓展工业应用规模和培育服务业应用市场,提升协同集成和应用服务能力。仓储机器人领域,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无人仓储等智能仓储物流技术产品,AGV智能拣选等智能工厂物流系统以及停车AGV、立体车库、塔库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发展私服点电机驱动、传感器、协同器等机器人零部件,推动产业化和协同布局发展。

    “四”是支持四大产业创新模式:产学研用创新模式,支持北京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制造商+用户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支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特种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感到,支持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机器人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央地协同创新模式,搭建央地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中央单位科技成果在京转化,以民品为导向加大机器人产业化投入力度,支持央企在京发展智能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智能装备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器人创新创业活动,培育机器人前沿项目,创新型企业和双创示范基地,推行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创业孵化模式。跨界融合创新模式,支持企业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和技术开展平台,支持重点软件企业结合应用场景开展机器人集成创新,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拓展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

    “三”是激活三大应用市场:加大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工业企业集成应用机器人和实施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支持企业利用外包服务、新型租赁等模式拓展应用服务市场。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示范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对接、线上线下定制服务等方式,推动服务机器人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参与2022冬奥会以及城市副中心等重大工程。

    “二”是实施两大产业协同路径,完善机器人协同配套体系,支持相关企业园区建设机器人加工服务平台,满足机器人研发综适和产业化配套需求,支持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与零部件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建立上下游协作管理,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协同,支持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链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搭建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2021年,我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愿景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创新地位国内突出,涌现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三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

    二是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培育三到五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收入超过120亿元。

    三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工业机器人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当中发挥更大作用,服务、特种、仓储物流机器人示范应用取得新进展。

    各位来宾,展望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利好的政策措施、企业的务实创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充分把握机遇,以实际行动推动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最后,真诚地欢迎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机构来京投资创业,共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策、共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成果。

 

王天然:下面有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先生带来主题报告,题目是“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升级版开发区建设”。

 

梁胜: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各位来宾、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我真诚地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及相关学术活动、产业论坛,能够把机器人产业国际交流和协同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大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推动世界机器人大会成为影响中国、沟通世界的有益纽带。

    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集会展赛于一体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为各方搭建了机器人技术交流产业合作平台,提供了权威的行业发展风向标和成果展示窗口,助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大众对机器人产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与明星产品,鼓励广大科技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亲身参与专业比赛,为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未来持续发展储备了有生力量。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东道主,我们将继续为大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工作,与各方协力,再次奉上一届精彩盛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二十七年来,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兴城、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开发区现有企业23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开发区投资累计超过千亿美元,包括戴姆勒奔驰、ABB、康宁、GE、戴尔等9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130多个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开发区已聚集智能机器人企业机构180余家,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将聚焦通过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机器人关键技术,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突破,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立工作,全面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到2022年,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将成为开发区千亿级产业群之一,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高地。

    2019年,开发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25平方公里新的规划范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的主平台,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构建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打造北京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快,协同合力、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是全球机器人行业共同面临的历史选择。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荣幸地能够持续搭建国际性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合作平台,汇聚更多的专家智慧,发出更强的行业声音,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也愿意尽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之东风,以开放的心态诚挚欢迎优秀企业与创新资源落户开发区,与各方携手,共创机器人繁荣发展生态。

    最后,衷心地祝愿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各位中外友人在北京亦庄度过一段圆满的时光,谢谢大家!

(全文结束)

为你推荐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三阶段:新兴应用与实践

这场全球机器人界巅峰对决,只想感叹一句:厉害了!

联想K5 Pro评测:千元影霸影音看点远不止四摄

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8日至21日举办

重磅!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原来这么“星”光熠熠!

盛会将至!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8日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