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一阶段:国际合作与机遇

作者:R 发表时间:2018-08-16 20:19:54 转载自:主办方

近日,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国际合作与机遇、基础技术与创新、前沿趋势与探索、人工智能与融合、新兴应用与实践、市场前景与投资等六大部分发表主旨报告并进行高峰对话。其中,最受业内人士瞩目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于8月16日上午正式开幕,现场大咖齐聚一堂,围绕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前景为观众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 

论坛主持人     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天然:下面有请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Karel Eloot进行主题演讲“机器人技术在成功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Karel Eloot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

Karel Eloot:尊贵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在大会上发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大会,也非常兴奋地看到辛国斌部长刚才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令人兴奋的趋势和发展,我想谈得更为宽泛一些,看一看机器人和整个机器人技术在中国这些公司转型的过程当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接下来会讲到机器人需求的趋势以及技术为驱动的行业转型趋势,一些工业公司在数字制造业转型当中的挑战和好的做法,为了把这些讲得更清楚,也会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就是绿地数字组装工厂的案例。

    我们在研究机器人和自动化的潜力到底有多大的时候,可以看到总体而言,所有的制造业工作当中有60%的工作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大家在看自动化潜力的时候就要去看一看都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一方面更多是管理型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体力工作,内容预测性比较高的工作。可以看到管理自动化的潜力是比较低的,可预测性比较强的工作自动化的潜力就非常大了。即使是在美国,自动化的使用潜力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在这个领域也有非常大的机会,可以大幅度增加工业自动化的程度,也可以大量地使用机器人技术。

    如果我们把中国和其它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机器人的使用程度是差不多的,如果和日本、德国相比,我们会发现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但不同的行业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把中国和日本相比,中国增长的潜力还有4.5倍,但如果看汽车行业的话差距只有2.5倍,也就是说中国汽车行业平均而言自动化程度和机器人使用程度和日本、德国的差距没有那么大,其它的行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就比较低了。

    这对机器人的供应需求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很明显,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可能只有10-15年的历史,而在过去基本上大多数机器人技术都是由跨国企业供应的,过去可能只有不到5%的机器人和机器人技术是由中国公司做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下总体需求,可以看到需求增长是非常快的,每年能够增长20%-25%。这种机器人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机会,包括对机器人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2020年我们预计中国机器人需求占到全球需求的比例可以达到40%,这个比例是非常非常高的,意味着在中国之后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也会深刻地影响制造行业,使其在全球更具有竞争力,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且在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现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为政府希望到2020年和2025年实现25%40%的自动化供应。为什么会有挑战呢?因为机器人涉及到很多的应用,有些可能相对比较容易,技术并没有那么复杂,有些技术壁垒也比较低,但有些应用在汽车和电子领域的机器人就会更加复杂,包括轴也更多,做起来更加复杂。现在中国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去做那些更为复杂的机器人,因为在中国包括人才的供应仍然是比较稀缺的,尤其是和政府制定的目标相比是有差距的,真正了解机器人的工程师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知识产权也比较缺乏,现在中国只持有不到1%的工业机器人专利,低端的市场中国的份额还是相对比较多一些,中国目前有800多家机器人公司,但大多数公司的重点都是做系统集成的,没有自己的产品原型,也没有非常复杂的产品解决方案。现在本地机器人的行业发展非常快,但中国还是要解决几大挑战才能爬上价值链的上游。

    我们退一步来看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转型当中遇到的问题,工业转型不仅仅是机器人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话题,涉及到一些其它的因素才能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在对全世界很多公司进行调查,提出的框架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会问这些公司机器人的使用程度和自动化的问题,也会问到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制造的过程当中,如何用互联的技术管理公司改善运营,这些工业物联网的平台是如何支持其它几个领域的转型,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自动化智能和互联,我们问过了各个国家公司的情况。

    谈到自动化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自动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有些是全自动化,有些是半自动化,有些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人工智能方面涉及到预测性的建模和维护,或者是数字双胞胎,也就是将制造流程做成数字化的影像。再就是如何实时利用数据改善制造流程,将数据实时地传输给一些监控人员,能够实时了解供应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了解整个供应链的情况。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当我们比较不同国家的情况的时候发现,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一个发展的程度更高一些,这两个国家非常希望能够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因为西方国家在这几个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这几个发展中国家希望花更短的时间、以更快的速度迎头追上。中国和印度在数字制造、数字工厂的计划很多都是由公司推动的,因为有些公司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提升全球的竞争力,所以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和技术改善自己的竞争力。可以看到法、德、日在尝试这些工业物联网的基础上相对比较保守,所以可以看到中国这些公司已经觉醒了,他们知道和西方的公司相比现状并没有那么好,但现在一直在不断推动这些新的做法,希望迎头赶上。

    这是整个故事当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挑战最大的部分。不仅仅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中国也是一样。如果看一看所有参与我们调查的公司,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会向这些公司提出一些问题,这些工具和新的数字制造方式有多少是真正和你的公司有关的?无论是在机器人使用、智能化还是互联,我们给的技术应用案例当中70%-80%是和自己的公司有关系的,可能很多还没有开始实验,但会发现我们提供这些使用案例当中,至少超过50%以上的用户案例他们都在尝试,所以可以看到这是具体数字的情况。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也就是各家公司都在不断地实验,处于准备把它规模化的阶段。

    不同的行业情况都是差不多的,并不是有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用得就会更多一些,现在大家实验比较容易,但大规模推广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些东西大规模使用的话,需要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不能一方面是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推广,另一方面也需要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看这些是否和自己的战略保持一致,也要了解它对业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知道这些技术和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是否一致。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和自下而上的实验方式进行结合。

    辛国斌部长在刚才的演讲当中也有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就是建立起一个大的生态体系,这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也就是各家公司走到一起建立起了这种物联网矩阵进行合作,也是建立起了一个大型生态系统。要动员整个公司内部的人员和资源,如果我们实现了100%的自动化就不需要人的参与,但只要这个世界还没有100%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人的参与,只要需要人的参与也就意味着需要我们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动员相应的人和机器进行配合,中国的制造业也是一样。

    谈到机器人的使用,我们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实际上这是一个集装工厂数字化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能够让这个工厂变成一个更加数字化的工厂。当然,由于这次会议的主题主要是关注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使用,也会给你们一个更加全面的看法,使用的也是在调查当中使用的人工智能框架和互联互通框架,也就是使用了信息捕捉、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等技术。

    我们还有一个IOT的平台,是将ITOT结合到这个新的平台上来,这里我想关注的是A1A2,也就是机器人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的元素,因为这也是我们会议的主题。实际上我们也是把它融入到了数字化的转型当中,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理产线的自动化,另一部分是间接站点支持功能的自动化,这二者都有自动化的潜在空间,但我们需要适应具体环境的需求。物理产线当中包括手动装配、换线、质量检查和最终包装等等,间接站点支持功能包括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两种类型的自动化是我这里想要介绍的,更加深入介绍之前,我想让大家感受一下潜在效率提升有多大空间。经济转型实现了30%的成本降低,可以使得最终装配线的吞吐量增加1倍,直接人工和直接支持人工减少70%,间接人工减少35%,重复性作业减少85%。之前讲的内容当中也有提到预测性越高、重复性越高的工作就越有可能被自动化替代,所以这样一个IOT的平台当中我们需要把整个生态系统考虑进去。这里我们列出了35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都进入到了这样一个生态系统。

    路线图当中有200多个用户案例,其中有45个案例被我们优先考虑,这些用户既有在生产的环境,也有在支持的环境当中出现,很多案例都是在自动化领域,但是会和那些跟联通、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线图,使得这样一个绿地工厂得到数字化的转型。这里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就需要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中国。

    机器人的应用或者自动化不仅仅是在机器人本身,机器人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有的时候机器人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些事情很多都是现在的人来做的。因为在中国有很长的生产线的历史,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为人设计的,机器人和人不一样,人只有两只手,机器人可以有八只手或者十只手,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重新设计生产线,使其更适合机器人的工作,如果生产线不改造的话,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太昂贵了,因为机器人可能只用了20%的能力,本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生产线的改造。

    中国的这些工程师在开发为人设计的生产线方面非常强,但在开发为机器人设计的生产线方面没有那么强,甚至是在过渡的阶段,如何设计一个人机协同的生产线,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也需要很多重新的设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进入更多的细节,哪些步骤是我们需要采取的,哪些是真正具体的细节需要重新设计,也需要和我们以前的设计不一样。

    下面我们看一看仓储方面,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在仓库做的,应该是在生产和仓库之间有一个连接的界面,也就是仓库和生产如何相互结合和连接。有了这样一个IOT的平台,我们就需要推动各个系统之间的沟通,人和系统之间的沟通,这也是很多潜力所在。我们可以用机器人做很多事情,但必须要在更宽泛的环境当中去看机器人,考虑端到端的供应链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潜力,也就意味着这样会更容易找到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回报,因为它们有的时候并不便宜,人们会说这么多的机器人、数字化的手段这么昂贵,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做我们的家庭作业确实是这样,把家庭作业做好了,机器人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真正充分发挥潜力的话,我们就会有利可图了。这是工程师所做的工作,不是机器人要做的事情。支持流程方面我们也要做我们的家庭作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和维护等等方面,看一看谁应该参与。很多时候机器人看不到RPA,这些工作是要我们来做,我们怎样真正实现机器人的应用和自动化?

    刚才讲了目前中国在机器人供需方面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克服哪些挑战才能加速工业的发展,因为挑战可以化为机遇,要想在全球的制造业领先就必须克服这些挑战,利用所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需要在更大的环境当中看待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转型,要和其它的元素、其它的功能相联系,也要与合作伙伴进行协作才能实现。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开展数字化的转型之旅呢?进入这种数字化转型之旅的时候,首先需要定义我们的机会是什么,或者在数字化当中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也要看一看我们的愿景是什么,所以就要从大的方面开始,不仅仅是从细节开始。需要有一个大的愿景,要让它变得更加具体化的话需要两件事情:自下而上地把这些工具进行试用,看一看是否能够服务我们的需求,需要捕捉具体价值创造的机会。但我们不能停止在这里,要想升级扩大规模的话必须要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功能,也就是要整体转型,端到端都要集中到一起,某些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变成我们更大的标准,也会把它变成整个行业转型的标准。

    谢谢大家的聆听!

 

王天然:下面有请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进行主题演讲“AI赋能,迎接千帆竞发的新时代”。

刘庆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庆峰: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屏幕上出现了讯飞听见转写的英文和翻译的英文,包括刚才麦肯锡博士的发言。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言者所说的内容,把我们的语音直接转化成文字。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大的意味,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将有一项福利,也就是会后只要扫描一个二维码,所有发言人的演讲,每一页PPT对应的录音和文字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便于我们更方便地回溯、整理和学习,甚至还有很多没来的朋友也可以分享。

    这样一个技术转写的效果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今天在现场有人工的记录人员,准确率最好的是70%,一般我这样的语速不会超过80%,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平均准确率达到95%以上,这是不联网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如果是手机上的输入法每天有1亿人使用,平均准确率可以超过98%,这是我们说的人工智能在不断改变世界,也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应用和社会发展的机会。

    提到机器人,除了它的硬件,外观形象和运动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后台的理解、预测、决策以及前端交互能力。因此,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到现在的第三次浪潮,我们可以把后台核心算法的逻辑分解成这三个阶段:早期的计算智能,让机器能存储会计算,到感知智能机器能听会说、能看会认,现在这样一个会场正面的人脸识别已经可以超过99.9%,甚至超过美国FBI最好特工的水平,语音识别已经超过最好的速记员,甚至及其可以看到紫外线、红外线之外的内容,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之外的内容,所以感知智能方面机器已经越来越多地逼近甚至超越我们人类。下一个重点就是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以及更多新的算法正在不断研究当中,就是让机器具备理解、思考、学习和决策的能力,这是今天人工智能基本后台的逻辑,以便支撑机器人更好更快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围绕着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国际社会都已经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在去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以后去年11月正式设立了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围绕科大讯飞建立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去年12月工信部正式设立了未来三年行动计划,列出了八个重点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方向,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是未来的主战场,也是和全世界完全同步。很多领域我们也在共同进入无人区,正在探索未来的发展。

    当然,说到机器人,包括这次大会的展厅当中看到了很多各种运动情况的机器人,除了后台的理解和学习之外,也需要前端各种运动智能的掌控和不断的学习进步。大家都知道,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去年可以做后空翻,现在可以爬楼梯。不过就在三天前网上刷屏的英国著名极限运动团队,我们看一看他们在香港的表演。

    刘庆峰:现在距离人类运动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前端的人类交互、后端的理解以及运动方面,我们要真正呈现一个无比精彩的机器人世界其实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人工智能助力机器人最主要的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发力,或者说科大讯飞看到的研发和产业化的机会:各种感知智能的融合,我们把语音、视觉、手势以及触摸等等相关技术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人机交互的未来;感知和运动智能的交联,根据视觉进行判断,根据听觉进行操作,以及认知智能超过博士以上的专业人员技能。

    下面来看一看目前我们的技术进展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任何一个机器人都要和人类交互,人机交互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把字符界面变成图形界面成就了微软的传奇,苹果在两周前市值突破了1万亿美金,因为乔布斯当年回归苹果把触摸做到了极致。今天越来越多的穿戴式设备普及的情况下没有屏幕或者屏幕很小,越来越多的设备在移动状况下使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可能每次交互都要触摸一下,还要按一下身上的某个键,一定要像人和人在远距离之外交流。因此在无屏、移动、原厂状况下,这几次全球消费的电子展都可以看到人机交互正在进入以语音为主、以键盘触摸为辅的人机交互时代。

    这个时代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语音和机器的交互,要能听懂我们的讲话,自己能说话、能翻译,还能接受各种干扰,比如方言、噪音、多人说话等等场景。为此,科大讯飞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交互界面,现在已经推出了3.0版本。

    首先是语音合成,我们不方便用眼睛看屏幕,只能用机器人念给我们听以获得各种信息。就在一个月前,国际最权威的语音合成比赛“暴风雪竞赛”,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牵头,科大讯飞第十三次获得全球第一名,这是英文合成的比赛,我们聚集了全世界唯一让计算机念英语超过真人说话,美国大学生是4.0分,科大讯飞是4.0分,全世界第二名是3.7分,也就是让计算机念英语,不是美国人,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做的,我们可以听一听英文合成的效果。

    刚才看到的是我们比赛的原文,当然,假定我们把特朗普的很多声音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今天语音合成能够做到的程度,理论上在座各位的声音几分钟就可以,半个小时就可以很好地模仿大家的说话,大家看到的高德导航的林志玲、郭德纲的声音都是我们机器合成的。

    语音识别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大家已经看到了讯飞转写听到的各种效果,201512月是人类首次现场直播机器和人类PK,当时在北京找了五个持证上岗的资深记录人员,和科大讯飞的听写设备进行现场对决,公证机关来做公证,最后的结果是五个记录人员的最高准确率只有70%左右,机器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5%以上,现在已经达到了98%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图,科大讯飞在2010年首次宣告手机语音停歇时代到来,深度神经网络开始推出全球第一个语音识别的开放平台,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实验室的翻译识别准确率是80%,但真正推向市场准确率只有60%,因为有各种噪音、口音以及网络丢包等等现象,今天已经达到了98%。什么原因?50%是技术的进步,50%是数据的积累,现在每天有46亿人次使用我们的技术,各种口音机器全部自动训练。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都是机器全自动训练,绝对保护大家的隐私,工信部的领导也在这里,工信部专门设立了安全可靠语音云,和科大讯飞共同进行认证,证明我们的技术是安全可靠,保护用户隐私的。

    最近一次的国际语音识别比赛是在2016年底在Google组织的,面向万物互联时代,多个人讲话,远距离讲话,噪音环境下,一共三个场景的国际英文语音识别,都是科大讯飞全世界第一名。

    这是今天的语音听写情况,很高兴的是,我们的语音听写系统不仅在今年的全球消费电子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南非的金砖峰会,包括今年4月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签约,在国际电信联盟内部开会,我们的系统帮助做会议记要,同时帮助做必要的翻译。今年全国两会非常高大上的实际场景,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在的现场两端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用讯飞听见实时地把总理报告的中文进行字幕转写,同时翻译成英文,给很多国外记者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其实在这样全球高大上的场合还是第一次,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用新技术方面的勇气和决心,也是对科技创新企业巨大的鼓舞。

    就在一个月前,还有一件令我们很自豪的事情,就是李克强总理在保加利亚参加东欧和中欧16+1会议,总理在中国技术展示的现场用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和保加利亚总理交流,而且自己掏钱2,999元买了科大讯飞翻译机作为礼物送给保加利亚总理,这可能是中国领导人在国外现场自费购买礼品的第一次。为什么说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有希望有前途?核心就是大家愿意去使用,使得我们这些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团队能够获得难得的应用过程当中的锻炼机会以及科研牵引。

    机器翻译到了什么程度呢?通常我们需要语音识别、文字到文字的翻译,然后再到语音合成。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个翻译在今年的博鳌论坛期间,科大讯飞作为唯一官方指定的翻译机,经过选型给所有的志愿者和外国友人提供翻译机服务,这个翻译已经是现在业界唯一达到大学六级口语水平的翻译机。本来我们给总理汇报明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达到专业八级,但告诉大家,最迟是2019年上半年我们的机器就可以达到专业八级的翻译水平。我还是忍不住掏出我们的翻译机给大家秀一下,因为有这么多国际友人,这次也给大会提供了三十台翻译机供大家在北京交流、吃小吃和旅游的时候使用。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hanging the world

    不仅中英文,像我这样的洋泾浜也一样可以识别。现在有33种语言,包括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最火的就是我们的翻译机,因为要在俄罗斯点啤酒的话很多中国人是不懂俄罗斯语的,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内达到100个语种,这是今天机器翻译会给我们世界带来的变化。

    当然,就在不久前我们的翻译机2.0也亮相了央视的“机智过人”,其中有些题目,大家请感受一下。

    “校长一再强调,除了校徽别别别的!”

    就是因为这些技术进展,中国外文局已经和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搭建中国的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全世界用汉语的除了中国人之外只有5,000万人,我们要和世界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人类的相互交流,并在合作信任的基础上合作共赢,相信翻译技术会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高兴的是,中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会在这个进程当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当然,刚才讲的是机器的前端交互能听会说,后台的能理解会思考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家看到的是去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出来,其实我们的科技部、工信部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2013年启动了中国的第一个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类人答题机器人,机器未来能够参加高考和各种专业考试,不光是前端有感知,而且后台有学习、推理、理解相关功能,设立了专门的认知智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语音及语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类脑实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来看相关进展,首先是阅读理解,早期评价人工智能说的都是图灵测试,理论上就是后台机器的交互之间的语言理解能力。

    国际最权威的比赛是斯坦福大学牵头的SQUID比赛,10万篇英文文章,人看了文章以后提问题,机器看到文章以后回答问题,今年科大讯飞获得了全球第一名,同时我们和微软是当时唯一的两个已经让机器的阅读理解超过真人水平的。根据斯坦福大学给的结果,人类回答这些问题的平均准确率是82.3%,而机器已经做到了82.48%,现在还在进步,已经做到了83%,即将超过85%,这是机器在阅读理解达到了超过人的水平,微软、GoogleFacebookIBM都参加了这场比赛。就在不久前进行了中文语法错误诊断,不光可以理解和给出答案,可以诊断外国人说中文以及中小学生的语病类型、语病定位、语病修改,7月的比赛科大讯飞也拿到了世界第一。当然,这是中文的,英文还没有类似的比赛,如果有我们也会参加。

    刚才说到这些机器相关的理解,是不是机器已经真的可以无师自通,自我改变程序改变世界?我们再来看一些常识推理。没有10万篇文章,没有海量知识供它学习的时候,机器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常识推理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一个著名的比赛,两年前在纽约举行的测试是看机器的二元推理能力。就像这样一个例子,爸爸无法举起他的孩子,因为孩子虚弱还是因为爸爸虚弱?这对人类来说是很自然的话题,但对机器来说挺难的。比赛的时候组委会认为只有90分才能进入第二轮,科大讯飞也参加了,我们只得了58分,想到要赶快打道回府,没想到我们是全球第一名,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接近70分,去年底是66分,这个推理在二元结构上还没有达到6岁小孩常识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常识推理方面,没有先验知识的理论之外,比如我们在专用领域当律师、当医生、当老师,能不能把专用领域的训练变成通用领域的常识推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现有的深度学习,无论是算法体系还是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上做不断的突破。

    就用今天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我们已经可以深刻改变这个世界了。很多人都知道,去年我们让我们的机器人医生“小医”首次参加国际纸业医师资格考试,满分600分,50多万人类考试只有一半能过关,360分的分数线,机器考了496分,超过了96.3%的考生。不仅是考试的分数,现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已经在合肥正式上岗,开始看常见病。其实这是全球第一次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了全科医生的潜质,今年3月看150多种病,现在已经可以看300多种病,完成了4,000多人次的诊断。很多地方未来我们建立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就可以给偏远农村提供最好的智能助手,因为中国800万医生只有200万医生有医师资格证,我们还可以拿到这些证书当中的十里挑一,超过96%的人类考生,达到了前面的4%,这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变化。

    再就是人工智能在考试领域,这比下围棋更难,因为这是非常开放的领域,机器在英文作文和汉语作文方面都已经超过了人类老师。智能平台已经完成了2,000多万份的人类英语作业和作文,但高考改革希望做到一年多考,如果没有主观题的客观公正评价,一年多考这个高考改革就很难实施,现在人工智能帮助我们重大改革能够顺利地往前推动。

    前面讲到的是人工智能现在能做的事情,可以说很多专业领域人工智能结合机器人的外形,或者是以无所不在的后台服务网络可以深刻地改变每个行业,学习顶尖专家知识和行业已有的数据,可以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但是在常识推理上连6岁的孩子还没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其实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结合是大家公认的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麻省理工在今年4月开发了一个新的头戴式设备用来进行识别和打字,也就是用意念来进行打字,准确率做到92%。当然,不是开放的文字,而是给定的词汇,也是让人觉得很厉害的,各位坐在这里直接想文字就出来了。当然,类似这样的应用在去年年底的讯飞年度发布会上,也开始用脑电波控制几十种家电,现场请嘉宾来演示,现场做到100%准确,后台的准确率可以做到90%以上,这是语音和脑机接口的结合,将使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学习有更多更直接鲜活的数据来源。

    今年我们专门和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牵头单位同济大学,以及和中国420儿童脑科学研究最顶尖的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启动了专门的脑科学研究计划,包括了中国教育脑计划,用人工智能帮助孩子因材施教,根据你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每个孩子回到家作业都不一样,极大地节约了孩子的无效重复学习时间。另外就是根据脑科学的分析和发展,更进一步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人就不适合学数学,他就可以真的去发展艺术和语文,有的人语文能力不好而数学有天分就学数学,这是通过脑科学的很多前提研究帮助其未来形成更好的成长路径。这些在中国现在后台的科研单位、教育机构以及科技公司都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做这样的探索,脑科学的核心发现脑、发展脑以及保护大脑,这些我们都在脚踏实地地往前做。

    当然,因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目前的技术还需要专业知识,光有深度学习的算法不够,需要行业专家、需要行业数据,因此必须要让各个细分领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数据,而且对应用有感觉的创业英雄和科学家们合作起来。因此,科大讯飞提出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要靠产业生态,我们也是把我们的技术平台开放出来给所有创业团队以及所有科学家。现在我们平台上的创业团队数量已经超过了81万家,一年内增加了将近50万家,每天的使用量已经达到47亿人次。有两个好处:所有创业者拿着我们的平台可以快捷地开发出相关的应用,开发出来以后不光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核心技术,后台的运营服务也是讯飞的人工智能云平台给予支撑,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只要技术想被这80多万开发团队使用,集成在平台上面,几十万的团队马上可以使用这个技术,相关数据在脱敏之后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可以反补我们的科学研究。我们把它叫做赋能开发者,成就科学家,现在已经和很多的科研机构在进行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产学研联盟,科大讯飞作为理事长单位,我们邀请科学院自动化所作为练习理事单位,就是要通过这个体系把它做大。

    做好这个事情不光需要少数企业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让AI赋能,让机器人进入每个行业,还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去年1124日科大讯飞发起的“1024全球开发者节”上(210次方正好是1024),正式发布了“AI大学”。到现在为止,学员数已经超过了22万,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整个发展机制。我们也期待着在座的很多合作伙伴嘉宾能够加入到讯飞AI大学,因为它是免费的,我们希望给全行业赋能。在此基础上,讯飞进一步把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做得简单易用,从软件到硬件到参考设计到行业已有的标准专业数据库的共享等等。以前用人工智能开发一个新的应用,比如做一个教育产品、做一个理财产品或者做一个智能家居最少要三个月到半年,后面是一到三个月。最近一次科大讯飞开发者平台的发布,今年517日中国电信日在深圳的发布,一小时内就开发出了应用。可以看到当时是现场志愿者举手参加在四个领域做程序员字典、我唱你猜、会场抽奖等等相关的AI应用。七点半开始开发,其它流程照常进行,那四个程序员在旁边开发,八点半所有应用已经提交,一个小时应用就开发了出来。相信这样给开发者赋能,乘十倍乘百倍地减少开发者前期投入的情况,将会使得整个人工智能的生态在中国出现极大的繁荣,也会推动机器人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

    现在我们在机器人领域当中已经有1万多家团队,包括从大到小、各种各样的儿童陪伴以及到各种社会服务的机器人。当然,今天这个场景我们这个环节讲的是国际开放合作,人工智能特别需要全球的合作。不仅是源头技术创新合作使得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类,而且还需要在伦理、人文和法律等等相关体系当中进行合作。非常高兴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一周前麻省理工的校长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他的署名文章,他认为中美是应该在科技领域合作的,中国的发展甚至克服挑战的过程也是美国的机会。这些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精神,因为如果人工智能要改变世界,未来的五到十年大量替代现有的工作岗位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出更多新的岗位?如何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更加健全?如何在伦理上和人文上进行引领?没有中美之间的合作,没有全球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不可能为人类赢得未来的,所以在机器人的未来、人工智能的未来都需要更大的开放共享、合作共赢。

    在此基础上,科大讯飞专门实施了讯飞的人工智能工艺,包括了教育工艺,让人工智能帮助乡村老师成为最好的老师,把最好的教育能力投放到农村。人工智能+医疗,我们在10个贫困县在线诊疗,极大地提升一线医生的水平,包括方言保护工艺,去年开始我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无监督训练,自动地任何语种拿过来训练完就可以达到3.5分以上的个性化语音合成,从而可以真的开始在全球进行抢救方言。现在全世界7,000多种方言大概每两周消失一种,AI技术是有望抢救方言的。同时用人工智能进行无障碍的公益,中国很多残疾人学校应用我们的系统,老师讲课那些聋人朋友直接看文字就可以。

    相信人工智能可以以更有温度的方式造福整个时代,我们期待着和在座的合作伙伴一道共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的世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繁荣的发展。

 

王天然:下面有请意大利机器人及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Rezia Molfino进行主题演讲“解读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2018-2020年)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影响”。

 Rezia Molfino        意大利机器人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

Rezia Molfino:感谢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邀请,我非常荣幸能够遇见这么多在机器人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以及这么优秀杰出的中国代表,还有很多年轻人。今天我的发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介绍欧盟的行业情况,谈一谈地平线2020计划,它对一个研究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会谈一谈地平线2020计划对未来的影响。

    欧盟工业是欧洲经济最大的商业研发来源,并且与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产业密切相关。自2000年以来,欧洲经历了明显的去工业化,近年来欧盟制造业下滑出现了逆转,结束了这种下滑现象。工业是欧洲经济的核心,通过全球和本地价值链当中的业务为欧洲繁荣做出贡献,并在欧洲提供了1/5的就业机会,所以说工业是欧洲经济核心的部分,对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制造业在提高生产力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主要的关注点是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更安全的新型工业,一些危险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来执行,以及创新和更多的定制商品和服务。制造业每新增1个就业岗位,将在其它领域创造0.5-2个工作岗位,如果我们失去了制造业,我们就失去了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的能力。

    这里有些非常关键的问题和挑战:已经开发的技术和研究以及新兴的技术如何传播?因为应用新技术方面往往会比较缓慢,也有一些障碍。人们经常会说完全转向工业4.0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德国的情况,即便德国都是如此,而在实施新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是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应用这种关键的技术。全球只有1/5的制造企业使用了先进的制造解决方案,欧盟的这些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业技能培训,欧洲的这些劳动力必须要能够适应新的技术,特别是机器人技术以及提升他们的技术。

    我们发现未来的八年每年将新增1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有些工作也会消失,欧盟要有一些应对关键挑战的行动。我们看到创新者和投资者拥有大量机会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技术,但我们必须打破生产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障碍和壁垒。欧盟委员会决定优先发展创新技术的示范项目,尽快将研发的结果进行转化和示范性、实验性的项目,要应对数字技术新商业模式和不断增长的在线销售以及数字单一市场的挑战。与此同时,需要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和循环经济的规律,要应对这些挑战的话也会为我们产生机会,因为新的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压力会使得欧洲的工业有成功的未来。

    这里提供了一张图,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三个地区,也就是亚太地区、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想让大家看一看这些不同地区的主要国家在机器人研发项目方面的一些目标。亚太地区我选择了日本,它的战略是“机器人新战略和机器人革命”,韩国是“打造人人拥有机器人的社会”,中国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洲地区也就是美国,主要是要“普及协作机器人”,欧洲地区是“地平线2020”,德国是“人机交互的创新潜力”,意大利是“工业4.0”。

    “地平线2020”是这样一个结构:一流的科技和工业领先地位,要使得我们工业技术能够领先,能够把我们的技术转变为可以为人们使用的具体方案和应用,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应对一些社会的挑战和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可以在这张图表上看到,任何的研究如果不能融入社会当中就不是完整的研究,在十项重点工作领域当中,这里我挑选了三种:就业、增长和投资,必须要创造就业机会,这对欧洲来说是优先领域,数字单一市场也要打破壁垒、释放在线机会,还有就是能源联盟和气候问题。

    可以看到“地平线2020”是全欧盟的合作计划,这是它的行动路线图,可以看到机器人的部分,也有市场设定的要求。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在驱动我们能力的发展,以便满足这个市场提出的需求。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垂直的市场,比如医疗健康、农业和制造业等等领域提出了一些需求,需要有新的技术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从系统能力的角度来说,系统能力是这个领域提出的要求,不应该为目前的技术所约束和限制。这里列出了适应力、移动力、操控力、配置力、决策力、认知力、感知力、互动力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系统需要的能力,需要有智能技术的贡献,也需要将人机和各种信息进行互联。

    路线图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SPRC的建议,也就是实现技术集群,其中需要使得各种主要的技术之间相互整合和连接,以便使得这个系统能够发挥作用,也需要有更好的机器、更好的系统以及更好的行动和感知力。欧盟地平线计划也会对机器人行业产生影响,教育和文化委员会提到了机器人时代的影响,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作技能。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包括应用领域的技术。现在的挑战是要让所有和机器人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所有新的应用领域开放,主要有四个优先领域: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检查和维护、农产品和敏捷制造,这些可以通过创新系统的创建以及机器人比赛的方式实现,机器人比赛当中可以评估机器人的功能。另外一个核心技术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也是2018-2020的主题,要使得机器系统更加自动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种核心技术,分别是人工智能、认知能力、机电一体化、社交性的人机交互以及基于模型的设置和配置工具。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两个地区系统互操作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几个平台下实现互操作性:首先是对这种车联网场景下的互操作性非常感兴趣,基于5.9G赫兹的频段实现车辆间的通讯,并且使用3.5G赫兹的频段实现车辆和网络之间的传输。我们必须要做一些试点项目,看一看在不同的情境下实现能够实现互操作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到2025年我们计划将所有新型的车辆实现互联的功能,2035年甚至70%的车辆都能够实现互联和自动驾驶,也能够更好地和移动设备互联,并且实现更多车内的信息交互功能。

    当然,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不打破既有就业机会的同时,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制造行业当中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实际上在欧洲,未来的十年我们需要在制造业创造出340万的就业机会,只有140万的就业机会有足够的人能够胜任,剩下的那部分就业机会需要人们更多地学习社会学科和理科知识才能很好地填补。

    关于有效的人机合作,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希望发展出安全的机器人的概念,所以从设计的阶段就需要考虑到人机协作,包括人机工程学的适用性和责任的问题,包括对易受伤工人的包容性等等。人机协作当中一方面要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安全。同样,我们也要知道在新的工作环境当中机器人和工人要作为工厂整个团队的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实际上这也给我们打开了更多可能性。要使机器人和工人在同一个工厂当中非常和谐地工作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有些时候机器人可能会有一些线缆对工人的工作产生一些影响,包括机器人本身对工人产生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这是机器人领域的获奖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叫做“Sense Again”,目标是恢复失去双腿病人的知觉。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在市场上推出一些具有下肢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假体,希望开发出一种柔性的生物相容性人造心脏。欧洲机器人论坛2018年也有几个其它的获奖项目,最终的获奖者是来自于慕尼黑工业大学,结合减少动力学模型和全身控制,用于敏捷人形运动的项目,其他入围者的项目也都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包括移动机器人的视觉测距、柔性机器人的建模设计和一些其它的项目。

    这个项目当中希望实现智能无障碍的车辆系统,但这些产品仍然处于原型的阶段。这些项目开发的是不同的车型,可以被弱势群体所使用,目前甚至可以创造出绿色区域专门给这些车辆使用,比如腿脚不太方便的人、无法走路或者骑车的人可以用这种小车出行。这里也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传感的技术、感知的技术,甚至有些部件是来自于非常高级跑车的技术。

“地平线2020”计划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呢?我们希望创新永远能够持续下去,人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并且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我们要让人们了解到这些新的技术,其实这也是一个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欧洲要让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实现终身学习,创建一些大学的网络让大家共同分享新的技能经验。

    我们最开始是希望推动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技术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且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有的这些关键技术可能都是要结合老的技术共同进行,所以到2018年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人工智能、数字安全和互联的技术,需要结合过去的生物功能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共同发展。

    我们的创新体系框架涵盖了私人机构、公共机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团体,和社会沟通的目的一方面是分享成果、提升人们对创新活动的认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且创造出利益创新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全球大的趋势,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欧洲的投资银行指出了明显的趋势,比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的问题,包括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张图解释了欧洲各个国家的一些计划,一方面可以保存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各个领域能够保持领先的位置,保证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所以我们也要保持对世界的开放,就像中国一样。

    这个观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也就是要做节俭式的创新,这是最开始由《经济学人》提出的概念。当然需要首先去了解市场的需求,考虑满足这个需求的成本,之后基于这样大的框架来做创新。我们要知道客户愿意为这种需求付出多少,根据这种前提来做创新满足需求,这样的话能够减少浪费。

    刚才给大家讲的是欧洲创新的框架,也是希望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现在这样的形势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和推动国际化,并且投资最前沿的跨国合作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平线2020”的作用,可能要支持开放的科学研究。

 

王天然:下面有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进行主题演讲“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展望”。

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曲道奎: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是第四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并且做主旨演讲。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机器人的新进展”,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新的进展情况,然后为大家介绍中国机器人技术新的进展和取得的最新成就,最后再做一个小结。

    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又创造了历史的双新高:一个是市场的容量创出了新的高度,超过了14万台。另一个是整个增速创出了整个中国机器人近几年发展最高的速度,平均增速已经达到了接近60%。可以看到2013年有一个大的增速达到56%,中间有两年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几乎是接近30%的增速,去年突然又有了一个大的增速。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3,也就是30%-34%的状况。

    这是过去几年中国本土机器人市场的占比和国外产品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到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国本土占比在持续增长,但去年整个国产机器人的占比突然有了大的下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分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中国机器人去年的市场和产品的情况。

    因为我们有多自由度和框架式的不同结构,相当于去年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增速占比较大的情况,可以看到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工厂AGV,也包括并联机器人等等,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总量最大的是多关节机器人,增速最快的是SCARA机器人它的增速也超过了50%以上,所以去年多关节机器人大量增速驱动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整个增长的质量有了大的变化,多关节机器人算是机器人领域的高端,因为需要控制的复杂度和精确度,恰恰在中国又是多关节机器人占据了主导的市场。

    前面是整个中国的情况,包括国内国外不同的品牌,这张图主要是本土品牌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到和前一张图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也是多关节机器人占据了最大的销量,SCARA的增速超过了200%。实际上坐标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本土品牌占据了主要的优势,但SCARA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实际上还是外资品牌占到主导地位,几乎占到80%以上。

    机器人应用领域在中国销量最大的还是搬运与上下料的机器人,几乎占到45%,几乎是一半左右,然后就是焊接、装配、搬运和涂胶等等,所以装配机器人的高速增长也是去年一个比较大的特色,几乎占到61%,也就是一半还要多,是在这个领域使用,增速最快的可能是在加工类的机器人。我们来看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占比,实际上涂装方面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其它的还是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搬运和上下料方面国产品牌相对其它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按照应用行业来看,实际上机器人最大的应用是电子器材,这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占据主导地位,基本上应该是在35%左右,去年增速也是非常高的,超过了60%。金属加工是在中国机器人应用方面增速比较快的行业,我们来看这个领域外资和本土品牌的占比,非金属矿物制品当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接近90%,但在电子电气、汽车制造这些领域中国还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汽车中国只占10%,略强一点,汽车制造恰恰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这里可以看到国产机器人在高端应用领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国家制定了2016-2020的发展战略,其中既有总体目标也有分年度的阶段性目标。实际上自主品牌包括六轴和机器人制造的密度,整个已经过去了两年,到了2020年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这里可以看到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行业在继续扩大,因为过去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几个领域,现在涉及到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110个行业中类,也就是说现在工业机器人几乎遍及了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率也越来越高。

    这是2018年工业机器人的预测,截至5月其实还是在快速增长,今年大家还是对机器人市场的增速充满信心。再就是对整个一年,包括未来到2020年做了市场分析和调研,大家可以看到2018年机器人的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更关键的是到2020年和2021年这个远期目标,大家的预期实际上也是非常高的,说明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让大家对未来五年机器人的增长还是充满信心的。

    下面介绍一下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主要以新松公司作为大的背景,讲一讲我们开发的一些最新产品和技术。

    首先是现在的Cooperative Robot,包括协作安全和各种感知系统,我们开发了不同系列的机器人产品,现在已经全面推向市场。协作机器人的特点从安全、灵活性、易用性等等,现在都是全面提升,或者颠覆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概念。下面几个视频是我们在不同领域推广应用,包括汽车方面的检测,5GPCB的检测、涡轮增压等等。

    目前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多自由度,并把各种感知系统全面导入进来,可以直接和人协作,也可以通过人手把手进行作业式的示教。双臂机器人可以进行精密装配,里面有双目视觉识别,手上带有各种传感器。目前二者结合到一块,实现了机器人既可以移动,又可以在移动过程当中进行作业,这种属于比较安全的机器人,因为要和人协作和共融,包括各种自动导航、避碰避障和视觉定位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段视频看到这种机器人作业的情况。

    这是我们开发的Hybrid Robot,相当于复合机器人的协作和协同,它的难度就更大了,过去可以有固定机器人的协作,现在是移动机器人的协作。这是相当于AR技术和协作机器人的融合使用,因为机器人和人要协作融合,但人和机器人怎么交互?就是人不知道机器人现在整个工作的状态,也不知道里面的数据状况,机器人不知道人的意图是什么,所以我们通过AR技术实现了人和机器的交互。

    这是我们推出的一款最新的产品,称之为蛇形机器人,可以在这些特别狭小、恶劣的空间当中完成这种作业,特别是核电领域和其它特殊领域,包括机械结构和25个自由度的自主控制。过去的拍摄都是人来操作,现在通过Hybrid Robot可以完成不同角度的艺术设置,完全是在拍摄系统当中和机器人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现在的艺术、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智能拍摄的新趋势和方向。

    这是我们在今年的平昌冬奥会上展示的24台移动机器人和24个舞蹈演员,加上声光电系统完成的16套舞蹈融合,真正在低温、大风和冰面的恶劣环境下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是在世界上的首创。通过刚才给大家看的这些短视频,主要想告诉大家机器人现在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不单是工业机器人在工业、性能和IOT互联以及感知系统的使用方面有了大的发展和进步,包括前面介绍的工业机器人在不同领域广泛渗透和使用,实际上机器人现在已经进入了不同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这些领域,更关键的是,机器人的发展和数据、网络、感知、AI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结:

    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深度的融合,过去机器人更多地集中于机器的属性,更多地强调性能、可靠性、精度、速度和负载能力,这是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设备的主要指标,今天的机器人更多强调它的柔性、智能和对环境的自主适应性,因此在技术方面机器人有了广泛的拓展。过去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的技术构成是机械、电子、软件和控制,现在可以看到机器人和大数据、AIIOT,包括云计算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新一代机器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也是机器人最大的变化。只有这种技术的变化、技术的突破,下一步机器人才会有更高的性能、功能、智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为技术的突破和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机器人进入了2.0时代。其中的一个主要大的标志是机器人由过去机器设备的衡量指标,速度、精度、负载和可靠性,现在变成了自主的决策能力、运动能力、操作能力和交互能力,同样,需要的支撑技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更关键的是,怎么真正地支撑机器人2.0时代的来临,这里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安全性。过去的机器人是无法保证这一点的,所以机器人和劳动者必须分离,但今天的协作机器人必须要和人类协作共融,安全成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不了安全,机器人根本不可能进入应用,更不可能推向市场。但这种安全不单单是机器人自身的安全,还有一个大的安全问题就是现在的网络安全。因为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了IOT产品,IOT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网络安全怎么保证,这已经不单单是机器人的问题了,而是未来IOT环境下带来的安全问题。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然和相关的技术共同发展和进步。

    

王天然:下面有请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 Jeff Burnstein进行主题演讲“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展望”。

Jeff Burnstein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

Jeff Burnstein: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第二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去年我的体验非常好,今年也想回来看一看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当然,目前的阶段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在贸易和关税上有些冲突,昨天我们也听到了刘鹤副总理的讲话,令人感到希望和信心。半个小时之前宣布中国代表团将会受邀去美国再次进行谈判,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希望。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美国机器人领域的一些发展,有些内容和曲先生讲的会有一些相似,比如协作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谈及整个价值链的同时,也会讲到风投和行业的资金来源,还有美国其它和机器人相关的事情。

    这些数字来自于国际机器人协会,全球范围内机器人行业的增长是非常健康的,最主要的增长来自于中国。全球范围内从2011年到2016年复合增长率是12%,主要应用领域是搬运材料和焊接,主要应用行业是汽车和电子。看一看这些机器人都在哪里,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在中国,中国在机器人的使用方面增长非常快,1961年的时候中国开始使用第一台机器人,日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持领先的,中国在应用方面之后超过了日本,然后持续快速增长,可以看到中日韩美占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74%

    这些是北美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2018年订购量同比下降了21%,确实是挺令人惊讶的。具体看,可以发现一些有希望的行业,也是按照不同应用领域进行细分。真正的下滑来自于汽车这个行业,今年购买机器人的数量是下降的。机器人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汽车行业购买机器人就会上升,不购买的话就会下降,有些年机器人行业可能会占到整个机器人采购量的70%。真正长期的成功是要扩展应用领域,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要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和行业都能够用得上。

    今年美国汽车行业下降了66%,上半年汽车零件下降了21%,但再看一看上涨的行业。汽车行业的订单量是在下降,其它的行业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其实这是好事,同比增长大概20%左右。我们知道汽车行业在美国是周期性行业,有些时候比较好,有些时候不太好,之后会有复苏和下降。长期增长的关键就是非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这是按照应用细分进行划分的,汽车行业仍然是一个大头,其它的焊接、涂层、装配等也都是比较主要的几个领域,现在物料的处理也是比较主要的应用。

    因为我们在美国并没有生产那么多的工业机器人,不然这些工业机器人是在欧洲和日本,现在有些是在中国生产的。美国比较擅长的是集成,我们有很多的系统集成商,总共有172名集成商会员,也会定期和他们沟通聊一聊未来。今年上半年我们也和他们沟通过,现在相比过去还是要更乐观一些。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机器人学会,也包括计算视觉学会和相关行业,所以整个集成商会员代表了很多行业。有些协会认为未来6个月的销量会超过前面6个月,业务之后会有上涨,甚至认为增长会超过10%,即使总体市场下降了20%,但如果仔细看一看的话还是有些好消息的,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非汽车行业的客户来购买机器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当然,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刚开始关注机器人,过去可能觉得成本太高、使用太复杂,但现在也在考虑使用机器人加大自动化的程度。

    集成商告诉我们汽车确实是最大的领域,占到20%,也包括包装、消费、食品、医疗等等,这里还有很多增长的潜力可以挖掘。

    过去几年当中机器人行业最大的机会就是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刚才新松也谈到了他们的协作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等等,现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36家类似的机器人厂商在做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但在公众的眼中,协作机器人是能够和人共同协作且不会影响人类安全的机器人。这个概念也是发生了很多变化的,过去机器人基本上都与人类分离,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小型企业开始关注机器人,因为协作性的机器人理论上来说用起来更容易,安装起来更快,需要空间更少,消耗工程资源也比较少,看起来还是很有前景的。但是协作机器人的具体数字并没有真正反映这个市场的情况,因为有些公司还没有把销售的数字汇报出来,发布的数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2017年底是8,000多台,2020年底可能超过40,000台。当然,我也和一些公司聊过,认为增长速度可能比这个更高,但这些都显示机器人这个行业发展是非常快的,不仅在美国,全世界都存在这样的趋势。

    目前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应用,包括汽车装配行业,最终的装配厂希望用机器人来实现,因为原来机器人和人们合作,包括最终的总装工作人做起来并不是特别安全,协作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这种工作更加安全。航空领域也是一样,包括检验、焊接、密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应用,协作机器人都能够发挥它们的作用。目前电子行业在中国可能是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应用领域,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除了组装还有分配和检查等等。生命科学其实也是潜力非常大的领域,数字的波动也非常大,未来协作机器人在生命科学领域增长可能会非常快。

    传统来看,北美工厂当中会看到很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也谈了很多年,之前有些愿景都已经变成了现实,但开发这种有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应用在工厂以外的服务型机器人。现在看到有些领域包括医学、农业、物流和国防,服务型机器人已经有了一些用武之地,并且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增长也非常快。当然,这种增长的实际速度仍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快,包括大型的展会上也可以用得上,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用更多的服务型机器人。

    医疗、康复和涉及到骨骼恢复的机器人应用在手术领域,包括脑部手术的机器人。家用机器人也是大家比较纠结的领域,也许大家想到的是帮你洗衣服做饭和清洁的机器人,现在有的也就是这种扫地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未来还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真正变得更为有用。未来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更多的机器人照顾老人,也非常期待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发展。

    军用机器人是比较受争议的领域,很多人担心军用机器人可能会对人类非常危险,但很多机器人是在保护人类的,比如排爆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拆解一些炸弹,还有部队支援的机器人可以为军人运送一些物资,这些对部队来说显然是好事。

    农业机器人也非常有帮助,因为食物对所有人都非常有帮助,如果机器人可以使得食物系统更加有效对全球都是非常积极的现象,不仅仅是对北美来说。

    我们来看整个机器人产业的价值链,每个行业都在扩展。工业领域每年增长15%,也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仓储和物流行业也是如此,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零售领域也在逐渐赶上,机器人既可以应用在店面,也可以应用在餐馆,越来越多的人和机器之间产生互动,食品快递方面可以有些机器人在街上把产品送到家里。

    这是阿里巴巴的物流机器人,在美国都是如此,可以看到亚马逊的大型超市都是这样做的,不仅仅是在仓库当中进行材料的移动,还可以做材料的分拣,包括机器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这些运送更加有效,使得分销中心距离人口中心更近一些,也可以更快地把产品送到你的手中,按下按钮就可以把产品送到手边。

    这是沃尔玛使用的陈列机器人,店面当中都是由人来做陈列,但沃尔玛说可以减少人工的数量,如果在美国会有人去帮助你,如果是由机器人来做这些陈列工作,人就可以被解放出来和客户交流,不要做这些机械枯燥的工作。

    安保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1980年就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出现,我们可以在办公室当中做这种识别,现在这项技术还没有那么普遍,今后应该会有更加普遍的应用,也希望看到安保机器人领域更多的进展,这些设备可以说是非常巨大,所以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我们。

    刚才谈到了配送和执行,比如有些公司常常面临着最后一英里的问题,使用这些移动机器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怎样让产品更加有效且安全地到达顾客的手中。目前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这是中国的一家公司,叫做真机智能,所以说不仅仅是北美的趋势,而是在全球的趋势。

    目前机器人的发展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挑战,包括移动性和抓取,现在机器人还不像人那样能够抓取,刚才讯飞讲的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包括无人机、视觉和社交等等,可以看到我们能够从风险投资方面做些什么。

    移动方面这里选择的并不是最好的公司,只是有代表性的公司,其中StarShip是做快递机器人的,很多投资围绕在硅谷的周围,相信这些移动机器人是很有发展趋势的,所以才会提供钱使其梦想成真。这是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狗,这个公司生产的移动机器人是非常神奇的,明年早些时候就会上市,我们也非常期待。很多人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都有点害怕,但可以思考一下所有的这些技术,它们不应该是我们担心的东西,因为都是按照人们编程的方式来做的,所以人们可能会思考机器人会不会比较危险,或者在某些领域不能应用,这些都是人可以决定的,所以人永远都不能放弃机器人的决定权。

    抓取方面,机器人还不能做到人手那么灵活,抓取方式有一些不同,有的需要两个手指,有的需要三个手指,但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是有一个抓取机器人就像人手一样抓取东西。

    人工智能方面是最热的讨论所在,通常来说大家会有一个误解,很多AI目前都是在谈机器学习,机器人可以自己学习,不需要编程就知道怎么自己独立地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在云当中训练其它的机器人。公众听说的AI是和人一样聪明,会对人产生威胁,我觉得距离对人产生威胁离得很远,我不认为很快就会拥有这种通用的人工智能。这里提到的公司叫做VECARIUS,得到了1.2亿美元的投资,也受到了马克·扎克伯格的注意。

    无人机方面也有几年的热门历史,很多资金投入到了无人机当中。视觉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尤其是对无人驾驶来说。通用汽车和软银提供了34亿的投资,未来需要把所有的这些工业机器人变成合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使得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即便是人和机器人并肩行走也不用担心它会伤害到人。再就是视觉识别,机器人可以很快识别货架上面的商品。

    社交机器人在美国其实是失败的,尽管得到了很多的投资,几年之前得到了7,300万美元的投资,但并没有能够提供很好的家用社交机器人。MayField推出了KURI这样的产品,得到了博世的资助,但后来停止了生产,只有AmazonEcho做得不错,希望中国今后在社交机器人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在美国做得不好。

    未来的投资趋势是怎样的呢?今后需要有更多的特点,比如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当中自主灵动,不同的方向可以操作各种物体,快速处理数据和快速学习,用户界面和社交互动简单友好,越是易于使用就越有机会发展。美国的创新集聚区在什么地方呢?刚才谈到的硅谷是创新集聚区,但波士顿有很多机器人的公司,新的创新方面除了硅谷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创新中心。

    机器人对人的工作会有哪些影响?昨天我们也谈到了这个话题。我感觉机器人实际上并不是消灭了人类的工作,而是创造了新的工作。这是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自动化会使得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消失,但会创造8.9亿个工作岗位,这是真实的事情,因为机器人会创造出很多未想象过的工作,预测未来方面我们总是没有那么成功,二十年前谁能设想搜索优化师或者社交媒体管理经理这样的角色呢?二十年前连平台都没有,所以很多工作在不断被创造出来。这是美国二十年来发展的情况,会发现机器人销售得越多失业率越会下降,机器人销售下降失业率就会上升,所以看起来机器人并没有使得失业率更高,因为创新性提高以后公司会提供更多的投资给创新和自动化。现在美国是处于低失业率的时代,得益于大量机器人的投资和使用。

    关于技能的差距和影响,我们还有200万的就业缺口。目前美国有更多的工作,工作要比找工作的人更多,而技术门槛导致一部分没有接受足够教育的求职者无法从事这些工作,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社区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胜任这些工作,而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需要这些人。在美国会邀请一些人参加我们的活动,比如很快要召开的国际机器人安全大会,以及在硅谷10月召开的机器人视觉会议,这些会议都是非常好的沟通渠道,而我们的Automate旗舰项目会在20194月发布。

 

王天然:下面有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大兴区委常委张继红发表主题演讲。

 

张继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对莅临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每年的这个时间,新老朋友欢聚亦庄、共享盛会,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在开发区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得益于大会在内的机器人生态产业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落地亦庄。截止目前,开发区的机器人企业已由三年前的35家增加到现在的153家,去年开发区的机器人产业产值增速超过了50%,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也超过了1/4。可以说,开发区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已初具规模,构建了集创新研发、关键部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会展服务于一体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机器人认证检测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电子、汽车、医药等智能制造领域发挥出了很好的应用示范和重要的支撑作用。借此机会,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朋友对开发区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纵观全球,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欧洲、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把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顺应产业演进趋势,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于去年年底制定了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开发区进一步打造机器人产业树立了信心、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开发区将聚焦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机器人技术创新。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大环境感知、自主定位、运动控制这三大关键技术和控制器、减速器、驱动器三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突破,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示范区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策源地。

    二是加快机器人高端产业机制的建设。围绕全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应用示范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协作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型的领军企业。整机核心零部件方面,重点聚焦掌握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机器人关键技术的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仓储等关键装备产业。技术系统集成方面,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工厂、示范生产线的技术集成,充分发挥技术集成应用的先行示范作用。创新应用方面,发挥首都产业优势,聚焦全国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大力发展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集群要达到700亿的产值。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服务。今年开发区出台了《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办法》聚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示范、创新产业集群、高端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等五个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企业在开发区落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领导、朋友们,为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把三城一区作为主平台,大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作为三城一区当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建设高精尖产业主阵地为目标,谋划和打造升级版的开发区。

    一是更加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区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创新体系,与国内外科技界、产业界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还将大幅度拓展产业空间,在现有59.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统筹周边区域共计193平方公里,全域范围内编制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项目,形成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产业功能组团和特色工业区相协同的发展格局,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承载空间。

    二是更加突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发区历来重视发挥企业在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既是开发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不断追求,也是开发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将继续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等对技术创新的关键支撑和促进作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技术创新。

    三是更加突出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以服务产业为目标继续保持不出现大城市病,建设支撑力强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构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在传统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化、智慧化的服务设施,建设蓝绿交织、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和疏密有致、点轴串联的城市风貌,塑造具有国际范、科技范、活力范的生态绿城、科技之城和活力乐城。

    各位领导、朋友们,我们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新城,机器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必将是科技创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我也向机器人产业界的朋友们发出真诚的邀请,热情邀请大家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再次感谢大家,预祝本次论坛、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完 -

 

为你推荐

这场全球机器人界巅峰对决,只想感叹一句:厉害了!

联想K5 Pro评测:千元影霸影音看点远不止四摄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五阶段:人工智能与融合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感谢2018,相约2019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一阶段:国际合作与机遇

助力机器人创新,建设更美好世界!